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具体的形上学"是杨国荣先生给自己一个文集所起的总名,也是对此文集之思想的概括与点睛。《具体的形上学》这一文集包括三部著作:《道论》、《伦理与存在——道德哲学研究》、《成己与成  相似文献   
72.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终结》)一书的名称,新中国建立后就是这样翻译。现在俞吾金先生在《作为经济哲学的马克思哲学——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和命运》(《中国哲学年鉴》2011年卷,以下简称"俞文")一文中,却把"终结"译作"出路",并用  相似文献   
73.
偷懒与经典     
史博是19世纪最重要的德国音乐家之一,从小热爱音乐,18岁就进入了当时最为著名的柏林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与交响乐指挥。当时的音乐学院每天都有两堂体力课,因为在这之前的100多年里,指挥并没有什么象征性的工具,有的乐队指挥喜欢用脚蹬地,蹋出节奏,有的则喜欢挥动手绢,而当时最为流行的是用一种重达十来斤的铁棒指挥,指挥师提着  相似文献   
74.
王庆节 《世界哲学》2012,(4):5-23,161
本文试图从康德Transzendental概念的三处基本定义,即"导论定义"、"系统定义"与"界限定义"的分析和梳理出发,将之分别解释为对康德Transzendental philosophie的起点、进程与界限的表述,并将后康德哲学的三个主要发展和"传承",即德国观念论、新康德主义与超越论现象学对康德transzendental概念的解释,视为主要是在这三个方向上的创造性批判、发掘和拓展延伸。在这一新的解释框架下,作者强调,理解现象学哲学的康德批判的关键就不仅在于施行或者限制在某种经验认知客体和绝对主体之间的"返转"或超越,而是在更高层次上来说明这样的"返转"或"超越"活动本身是如何可能和发生的。借助这一澄清,论文最后对康德transzendental概念在汉语语境中历时已久的译名之争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75.
肖雄 《孔子研究》2013,(4):126-128
<正>2013年4月20日至21日,由中国哲学史学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暨国学院主办的"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现状与前瞻"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社科院等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报刊媒体单位的代表110余人出席了本次大会。大会收到论文80余篇,主题非常全面,从先秦哲学到现代哲学,乃至对少数民族哲学、地域性哲学皆有探讨。论文质量之高、内容之丰富、观点之新颖,令人耳目一新。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6.
1842—1843年间,马克思围绕《德法年鉴》的创办与他人进行了大量通信,信中考察了当时德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氛围,剖析了“庸人及其国家”体制,清理了与先贤和同道之间在思路和策略上的分歧;进而显现出“思维着的人”对被其称为“愚人船”的德国命运的思索,以及为寻找新的社会变革之路所遭受的磨难和艰辛抉择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77.
德国古典哲学历来被看作哲学研究的模板,然而,这种看法之所以形成有其历史的和时代的原因。中国传统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在精神风格上的契合以及历史的原因,使得中国哲学更容易把德国古典哲学接受为模板。西方哲学的近代发展以及当代哲学的演变又使得德国古典哲学逐渐变成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特殊历史阶段或特殊哲学形态。重新审视德国古典哲学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西方哲学的近现代发展,更好地理解哲学的性质。  相似文献   
78.
德国哲学对老子的接受——通往“重演”的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思想在德国哲学几百年的发展史中早已留下印迹,甚至在某些重要哲学家那里,比如谢林、M.布伯和海德格尔等,产生了呼应式的对话。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中西思想沟通中的"文化间性"(Interkultualitt)。本文作者艾尔伯菲特站在文化间哲学(interkultuelle Phi-losophie,又译比较哲学)的立场上,一一回顾并且精要点评了老子在几位主要德国思想家那里产生的影响,他对德国哲学自海德格尔以来的新动向的阐发,指出了一条相对清晰可辨的"重演"道路,表明德国哲学家如何运用外来思想革新自身传统,也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相似文献   
79.
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等经济伦理思想的批判与继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有着英、法古典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空想社会主义以及同时代经济学的思想渊源,通过分析和批判,马克思在诸如经济伦理的视角、方法以及劳动、异化、拜物教、自由、平等等概念与范畴,不同时代经济伦理的主体特征等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0.
人们习惯上一向将马克思哲学同德国唯心主义联系起来。列宁关于德国唯心主义是马克思社会理论——作为其哲学的来源——的三个组成部分的三大来源之一的论断,已被普遍接受。在本讲中,我将在德国唯心主义中探寻马克思哲学中自由观的各种源头,以表明德国唯心主义关注的种种自由问题能有助于理解马克思所说资本主义剥削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