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绍兴越文化历史悠久,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立足于浙东运河绍兴段实际情况,在越文化范围影响下分析浙东运河绍兴段景观带建设内涵、建设优势和实践经验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绍兴运河园为例,分析浙东运河绍兴段景观带建设在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文化旅游发展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景观建设途径与脉络研究。  相似文献   
212.
人类在造物的活动中改造世界、改造自然,并在创造活动中根据具体事物的外在形态特征进行设计上的创新。不同时代与不同背景下的人类心境,在形式上表现出不同的时代与历史特征,以设计出符合当下时代潮流的产物。同样,不同的设计形态也会受到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的影响,社会生产力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也会对设计形态产生影响。我国北京的胡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代表之一,在艺术形式和艺术特点上也极为鲜明。文章以四合院和胡同为例,具体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景观形态学中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13.
单宁 《美与时代》2020,(2):78-79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各类城市景观对于环境营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景观小品设计作为城市景观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它不仅要满足基本的使用功能,更应该体现出其精神价值。因此,如何设计出具有巴蜀文化价值的城市景观小品就显得非常重要。文章通过研究巴蜀文化的时空范围、风格特色,对巴蜀文化进行了一个总体印象的梳理,并重点阐述了城市景观小品设计中巴蜀文化的艺术表达手法。  相似文献   
214.
纪念性景观高度凝聚着人们的纪念之情。文章以宁乡刘少奇故居纪念园景观为研究对象,分析营造纪念性景观空间的序列感的手法,对各个节点空间和其序列进行探讨,揭示纪念性景观空间营造的规律。  相似文献   
215.
地方和校园主题特色的缺失、文化表达手段的不到位,功能的欠完善以及新材料运用的少见是当今校园景观小品设计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校园景观小品设计应做到雕塑类作品要有鲜明的立意,抽象、具象作品齐头并进;户外家具类小品要多考虑师生的使用,做到功能完善合理;还应合理斟酌造型、材质、色彩,提升其总体面貌品质。  相似文献   
216.
周梦 《美与时代》2014,(4):136-136
陶材质这种取材于自然,经由手工捏造而成,再由泥土与火焰合作完成的艺术品,它具有原始感,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就是这种亲切感完全符合人类对于情感的需求。通过这一趋势讨论了陶材质接入景观中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217.
粗野和苍白是当代城市景观的病症,而开展当代城市批评需要以一种景观美学为尺度和方法。为这种美学的构建本文首先注意到了三种优质学术资源:佩茨沃德符号论的文化批判哲学、科纳等人推动下的正在城市中复兴的景观建筑学,以及后现代主义、批判的地域主义等建筑师的设计关学。借助这三种资源将使我们有希望建构一个具有哲学基础、意义分析和景观批评三个层面构成的综合性、跨学科的美学视域。  相似文献   
218.
庞晓宁 《美与时代》2013,(11):105-105
在岩心描述的基础上,对萨北某区萨尔图油层沉积相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区主要沉积相为三角洲内前缘和三角洲外前缘沉积,主要沉积微相有水下分流河道、主体席状砂和非主体席状砂。该区萨尔图油层的河流三角洲沉积形成于松辽盆地整体坳陷过程中的一个显著回返和充填时期,即从青山口组水退旋回的晚期到姚家组-嫩江组水进旋回的早期。根据岩心微相分析、小层砂体形态和测井剖面对比分析,对该区萨尔图油层砂组及小层的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掌握了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19.
220.
《学海》2017,(2):123-129
针对传播学研究新出现的互联网环境下的"最微媒介效果"范式的预测,本文分析了这一预测所依赖的选择性接触容易实现的假设,认为在网络媒体环境里人们主动或者无动机的广泛信息接触依然存在,而且网络媒体简化了这种行为的实现,更重要的是偏轨信息接触在互联网媒体环境里可能更经常地发生,这两种行为都中和了选择性接触确认以及强化既有观点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