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1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28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王怀勇  陈翠萍 《心理科学》2021,(5):1057-1063
当前,选择超载领域研究的焦点已从验证其是否存在,转向至其何时存在,即边界条件的探讨。本研究基于调节模式理论,分别以决策后悔和延迟选择作为选择超载的指标,开展两个实验探查选择超载存在的调节模式条件及所涉及的内在机制。实验1以决策后悔作指标,运用量表测试法操纵调节模式,初步探讨调节模式对选择超载的影响,结果发现调节模式调节了选项集与决策后悔的关系,即对评估模式的个体来说,面对大选项集比小选项集时体验到更强的后悔情绪,出现了选择超载,而对运动模式的个体而言,两种条件下的决策后悔无显著差异;实验2以延迟选择作指标,通过任务启动法操纵调节模式,进一步探讨调节模式对选择超载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发现调节模式调节了选项集与延迟选择的关系,即对评估模式的个体来说,面对大选项集比小选项集时更倾向于延迟选择,出现了选择超载,而对运动模式的个体而言,两种条件下的延迟选择偏好无显著差异,进一步有中介的调节模型分析表明选择难度可以部分解释这种效应。总之,通过采用不同方法操纵调节模式,选取不同的选择超载指标,数据结果都一致支持:评估模式的个体比运动模式的个体更容易出现选择超载,选择难度在其中发挥着一定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许多行业的决策者必须在睡眠不足的状态下做出选择与判断。睡眠剥夺是睡眠不足的实验室模型, 被证明能显著影响风险决策, 但内在机制不明。基于前人研究基础提出假设模型, 即睡眠剥夺通过影响个体的反馈加工、风险感知、抑制控制、决策理性, 进而影响风险决策。拟通过实验室研究与现场研究, 采用简单赌博任务、概率折扣任务、双选择Oddball任务等研究范式, 对比睡眠剥夺前后被试在执行上述实验任务时的行为差异, 同时比较执行控制网络、奖赏网络等脑功能网络连接强度, 以及任务诱发的FRN等脑电成分在睡眠剥夺前后的变化, 进而论证上述反应被试反馈加工等心理过程的行为-脑电-脑成像指标的变化与睡眠剥夺后被试风险决策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将科学地解释睡眠剥夺影响风险决策的内在机制, 为进一步探讨如何规避睡眠不足导致的决策失误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元认知通常指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主观判断, 自信心作为其指标之一, 对个体认识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自信心指标在联合研究过程中常见的任务类型涉及基础和高级心理加工过程, 此外, 自信心对联合决策的预测逐渐向基于计算模型的探索性参数变化。最后, 自信心的神经生理研究发现了前额叶皮层及其相关脑区和后顶叶皮层的重要性。今后应注重探索可能的预测参数和模型, 优化自信心对联合决策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健康领域的跨期决策关系着个体和国民的健康和福祉。目前学界对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参考传统金钱领域的相关理论模型和方法的阶段, 但健康跨期决策具有领域特异性, 沿袭金钱领域理论模型和方法, 导致该领域在研究方法和结果上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健康跨期决策的行为后果是该领域关注重点, 多数研究均报告个体的低时间折扣率、高未来时间取向与其健康保护行为正相关, 与健康风险行为呈负相关。该领域也关注健康跨期决策的影响机制, 如决策对象和决策主体的核心特征等因素。未来研究亟需发展适用于健康领域的跨期决策模型和研究范式, 明确健康行为与跨期决策偏好的关系, 深入探讨健康跨期决策的内在选择机制, 并在健康行为干预和医疗卫生政策应用方面进行更多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味觉作为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感觉之一, 早已超越“舌尖”的直接感受, 潜在地影响了个体对人际关系及伦理道德的知觉与判断, 改变着个体对冒险与消费等行为的决策。情绪中介假说、具身隐喻假说、进化假说以及社会建构假说从不同视角试图阐明味觉对判断与决策的影响机制。当前研究存在味觉感受存在个体差异、味觉测量难以保证效度、味觉实验缺乏统一研究范式等问题, 未来可继续进行味觉隐喻的验证并将其应用于感官营销、心理治疗等领域, 从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多个层面出发, 全方位探讨味觉对判断、决策的影响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6.
循证医学的辩证思维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临床医生面临着从理论知识加个人经验的医学模式向以科学证据为基础的医学模式转变。越来越多的卫生政策和诊疗指南的制定需要以高质量的研究结果为依据,如随机对照研究的结果,特别是随机对照研究的系统综述结论。循证医学模式要求医生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提出问题并通过严格的科研设计来回答这些问题,同时强调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掌握最新研究证据以指导其临床工作。同时政府部门也鼓励发展循证医疗,因为它可通过研究有效的诊疗手段来提高卫生保健的效率。此外还有迹象表明法律决策过程中要参考是否遵循了研究证据和临床指南。知情的服务对象也促使临床工作者寻求研究证据作为依据,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并且充分把握特殊专业领域的现状,临床工作者也需要不断了解新的依据信息。在众多的研究信息中,我们应对每项证据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及观察的终点进行认真分析,确定该结论是否真实并适合我们的实际,从而制定有据可查的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核电风险的社会可接受性及其决策伦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电风险源于核技术潜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核技术风险因其认知主体的知识状态、认知模式、认知策略等导致核技术风险具有主观建构性,我们通过对公众和核技术专家等不同认知主体的认知范式进行分析,不同认知主体具有不同的经验,因而存在不同的基本假设、概念体系、观察视角和研究方式。在对核技术风险感知的分析基础上,对核技术风险决策伦理规约进行探讨和分析,从而为核技术风险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借鉴,在规避核电风险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核资源。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宗教》2022,(5):36-3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系统阐述新时代宗教工作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杭州市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上级关于宗教工作的决策部署,锚定浙江省建设“宗教中国化和宗教事务治理现代化示范省”目标,不断增强做好全市宗教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进宗教工作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争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宗教》2022,(8):64-64
近年来,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紧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宗教工作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全面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夯实责任,狠抓基础,有力推进了基层宗教工作责任制落实。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专业管理在不断的循证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发展,有效的专业管理是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改善高血压转归的迫切需要.最大限度降低总体心血管风险是降压治疗的目标,也是高血压专业管理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