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梅朵 《思维与智慧》2011,(12):43-43
已大学毕业好多年了,但我一直没有忘记一位可敬的老人的那句话:只须盯着鱼浮。 老人是我们河南大学英语系男生宿舍楼的管理员。因为离家远,我只会在春节才回老家,就趁暑假在学校打工,也就是因为这,我和老人接触多了起来,也就熟识了,可怜我一个人在外,好多次老人硬拉着我到他家吃饭,让我一次次感受着家的温暖。  相似文献   
62.
魏慧 《道德与文明》2012,(2):97-100
《周易》以坤卦取象,展现了女性“处下”、“阴柔”之道.女性的柔顺、贞洁、温厚、安正、博大等美德是女性阴柔内涵的重要表述.这些女性伦理阴柔观念的产生,与坤阴所处的位置是密不可分的.坤阴的“处下”位置与天、地的自然现实相符,只是所处的位置不同,没有地位上的歧视.《周易》本真的女性阴柔观念有着健康而丰富的伦理内涵.与“坤”相匹配的“柔、顺、温、安、正、厚”等特性,以其信息含量极大的内容充实和发展着女性伦理的阴柔内涵.  相似文献   
63.
禅宗黄龙派在北宋中后期的崛起,改变了前此五家分宗并弘的传统,与杨岐派一道完成禅林七宗系统的最后形成。从得法、得人、得地以及契机四个角度对于黄龙派的崛起进行详尽的分析,多方位考察其兴起的各方面因素:黄龙派体现出禅风和禅学思想发展的新的路向,其尊宿大德表率出的僧范以及对僧才的培植,嘉惠禅林,其以江西道场为主要传禅中心的山林禅建构出宗门发展的特色,在契机契理中,黄龙派一度取代云门宗成为宋代禅宗的主流宗派,为宋代禅宗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4.
谢枋得所传易图在易学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考察<阴阳鱼太极图>的流传演变尤为重要.程颐、袁溉、薛季宣的言行确实影响过士大夫人蜀求图.元明学者的相关记载表明谢氏所传之图并非<阴阳鱼太极图>,与邵雍<先天八卦圆图>也有差异.此图可能传自彭大雅,传播者有谢枋得、吴蟾、虞集、吴全节等人.明初传<天地自然河图>的陈绎曾也与谢枋得有关系.  相似文献   
65.
水盆里的鱼     
  相似文献   
66.
龚贤是一位艺术个性鲜明的山水画大师,他的<夏山过雨图>生动地把握了江南水乡南京、镇江一带山形水态的神韵.此图是真正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大手笔.夏天苍翠的树林体积感很足,虽无西画中的三大面五调子,却用重重叠叠的笔触,描绘了茂密浑厚的夏树,真实而又虚幻,树林的黑、山体的灰、云之白,构成节奏优美的韵律感.此图可谓是龚贤"黑龚"时代的精品.  相似文献   
67.
李连杰1963年的春天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里。他两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挑起了抚养5个孩子和赡养两位老人的生活重担。宝剑锋从磨砺出,贫苦的童年使李连杰从小就养成了艰苦朴素、刻苦勤奋的习惯。7岁时,经体育老师的推荐,李连杰进入北京体校武术班,  相似文献   
68.
陈志华 《天风》2014,(3):37-37
<正>小时候随母亲在教堂聚会,印象最为深刻的圣经故事莫过于耶稣行五饼二鱼的神迹。后来才知,除了耶稣复活的神迹外,五饼二鱼是唯一在四本福音书中皆有记载的神迹,或许这就是传道者乐于引用此段经文的原因吧!但现在想来,主因还是小时候对美食的喜爱,所以对有关吃的故事总是记忆犹新。其实,神迹的意义,不止在处境的现实性,更在属灵的指导性。就五饼二鱼的神迹而言,现实性在于主变少为多,让饿者得饱足;指导性则是耶稣是生命的粮,是主的晚餐的预示,也可以说是弥赛亚筵席的预尝。饼和鱼是加利利海附近平民百姓的日常食物,也是最为普通的食品。《约翰福音》说到孩童带  相似文献   
69.
如何理解"德得相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可折射出整个社会道德的基础与取向,必须对之予以正确阐释。“德得相通”应该理解成“德”与“道之得”、“心之得”意义上的相通,不应该似是而非的理解成“德”主要与“利之得”意义上相通,更不能把如此理解的“德得相通”视为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精神与价值取向。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精神与价值取向,应该是以提升自我德性和实现理想人格为主旨,强调克己尚义的道德价值论。  相似文献   
70.
给谬误面子     
对与错、好与坏、真理与谬误,并不总是截然对立、水火不容的。有则寓言说得很形象,说谬误邀真理去河边游泳,真理不知是计就跟着下水了,结果谬误跑上来穿上真理的衣服走了。真理被搞得很狼狈,它要么得一直躲在水里不出来,受冻感冒,伤及身体;要么只能赤身裸体地在人们面前出现,惹得四处大声惊叫;甚至还会招来围观殴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