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9篇
  2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221.
中国传统民俗符号是历史、文化和民俗事项相融合的产物,储存着大量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事项信息,蕴含丰富民俗文化内涵,体现着鲜明的艺术个性,是研究中国民俗史、文化史、传播史和艺术史的直观图示资料。  相似文献   
222.
我不能把自己打扮成任何样子,我只能是我自己。我不需要伪装的外表,作为符号的烟,过激的辞令,故意混乱的生活,存心折腾的情感。我有我自己内心的判断,那不是任何别人强加于我的。我有选择生活的自由,我不盲从。我可以拒绝唾手可得的好机会,源于我内心的声音说不。我知道我还不够成熟,会跌会痛,但不会麻木。  相似文献   
223.
俄式"木刻楞"建筑是俄罗斯先民在改造客观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美的建筑,满洲里的俄式"木刻楞"建筑是在特定历史背景和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技术条件下本土化了的原木结构建筑,具有形态美感、色彩美感、质料美感、建构美感、装饰美感和符号美感。这些美感源于初识俄式"木刻楞"建筑时由感官系统直接感知到的形态与色彩,源于对材料与建构的理性分析,源于由装饰和符号引起的一种感动。文章分析了满洲里俄式"木刻楞"建筑的审美特征,从而给观者精神上的理解与观照。  相似文献   
224.
蜻蜓眼是仅出现于战国时期的镶嵌琉璃珠。由于其做工精美、工艺复杂,一直以来只被少数贵族所拥有。有学者认为,这种稀有琉璃珠除作为精美的装饰品外,在中西贸易开始沟通的早期,也作为货币珠执行货币的职能。蜻蜓眼琉璃珠的眼球造型是对人类早期图腾崇拜的延续,这种关于眼球造型的概括性符号,是当时人类对宗教信仰的能指和所指的高度结合。蜻蜓眼在造型、色彩、工艺等方面都反映出战国时期人们的审美倾向。蜻蜓眼是战国时期琉璃工艺、造型艺术、历史见证、社会功能、符号象征以及时代审美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25.
一中国是印刷术的起源国,尽管如今已经无从查考印刷术确切的起源时间和地点,但是最早积极使用这种"先进技术"的领域是印制佛经。向达在《唐代刊书考》中说:"中国印刷术之起源与佛教有密切之关系。"历史的记载和实物的发现,都证明了佛教对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是有贡献的。明代大学者胡应麟曾考证说:"雕本(印刷)肇自隋时,行于唐世,扩于五代,精于宋人。"中国最  相似文献   
226.
就环境艺术现状进行分析,传统文化符号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文化符号在大众交流过程中起到信息传达载体的功能,在传统文化的传播中起到积极作用。符号作为一种重要的设计语言,也存在于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中。文章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现形式进行阐述,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环境设计中的运用展开分析,探究文化符号在环境设计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7.
本文首先从对传统符号的文化内涵在白酒包装中的现代情结的分析,其次从造型形态、文字、图形纹样、色彩符号等四个方面阐述传统符号在白酒包装中的运用,继而从容器器型结构、外形装饰美、材料的视觉质感、触感防伪技术的渗透等四个方面预测传统符号在未来白酒包装中运用的新趋势,从而促进传统符号在白酒包装行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8.
郭店楚简《老子》使用了墨钉、短横、重文、钩形等椟示符号.每种标志符号都具有其特定的含义和用法.对这些标志符号的含义及用法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解读,不但对我们深入理解原文颇有帮助,而且也为进一步探究楚简《老子》的文本构成敞开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229.
胡塞尔晚年提出了生活世界这一概念,由于胡塞尔几乎毕生都在追求实现先验哲学的理想,因而生活世界在胡塞尔的哲学中地位有限,关于生活世界的研究只被看作是通向超验现象学的两条新道路之一。而正是他的学生,阿尔弗雷德.许茨注意到了胡塞尔生活世界所包含的日常  相似文献   
230.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一首蒙古族民歌《敖包相会》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在新时代,敖包不仅承载了蒙古族的传统文化,而且其象征意义犹如石榴籽、格桑花一样,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大团结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一、敖包与祭敖包敖包,是蒙古族语的音译,亦写作“鄂博”“脑包”“鼓包”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