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圣经》的上帝观与《论语》的天神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经》中的上帝观与《论语》中的天神观 ,在形上、形下的概念范畴中 ,异中有同 ,即二者同为至上神 ,高于人类之上 ,令人敬畏 ,同样具有明辨力和赏罚力。同时 ,上帝与天又都显现于人事尘世之中 ,通过世人的生活展示了自身的存在 ,最终都具有了道德意义 :爱、善、义、信、美、真等 ,从而将其体现的形上之义和形下之义合而为一 :“神人合一”与“天人合一”。这两种不同的观念 ,寄托了《圣经》与《论语》各自的道德精神、社会关怀以及各自理想与希冀的趋同性。  相似文献   
192.
《易传》与道家哲学的可通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传>和道家是先秦哲学中最具形上学思维能力的哲学流派.尽管<易传>的"尚刚"和道家的"贵柔"代表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两大方向,体现了儒道二家各自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然而,当<易传>和道家哲学在寻求终极性的形上学根源时,却不约而同地运用了类似的思想方法,即在形而上的"道"论中走到了一起.本文从传统形上学的本原论、本体论和体用论等方面,试图阐释这两家哲学的可通约性.<易传>和道家的形上学之所以能够相互贯通,是因为<易传>和道家的哲学处在同一个层次上以阐释其价值观念和政治理想,也就是说,"性与天道"是道家的形上学,也是儒家的形上学,不是那一家的"专利".正因为这样,儒道二家才有可能在魏晋玄学和宋代理学中走向新的沟通和融合.  相似文献   
193.
古代中国人心中的"我"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汪凤炎 《心理科学》2004,27(2):374-375
本文先对“我”作语义分析.指出“我”的本义足指个体自身,“我”的其它含义皆由此本义引申而来。然后简要指出古代中国人的“我”的观念对当代中国人树立健全的“我”有3点启示:1.先要肯定小我存在的价值,然后再鼓励人们追求大我的价值;2.健全的“我”必足融道德我、理智我和审美我于一体的“我”;3.健全的“我”必是一独立自主的“我”。  相似文献   
194.
中国传统的“他者”意识——古代汉语人称代词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如在西方一样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也存在着一种强烈的“他者”意识。根据这种意识 ,他人乃是一种异己的、陌生的、危险的在者。这是“你—我”这种本真的、健康的存在状态的异化。这种他者意识首先是与关于自我所属族类的意识联系在一起的 ,因而个人的自我意识是与其族类意识密切相关的 :异族的存在规定着本族的存在 ,进而族类的存在规定着自我的存在。于是 ,本真的自我也就不复存在了。这种他者意识渗透于汉语全套人称代词“他”、“你”、“我”中 :如果说“他”是“缺席的他者” ,“你”是“在场的他者” ,他们对“我”来说都是“外在的他者” ,那么“我”就只是一种“内在的他者”。  相似文献   
195.
无我唯法论在法相唯识学中与万法唯识论同样重要。瑜伽行派经论继承阿含经五蕴非我说;通过分析诸蕴所显所依我事,不再限于有情主体而明确法无我义;并以“依相立法”的方法确立的无我后所唯之圆成实相所显清净之法。  相似文献   
196.
"形"、"神"视角下的中西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西医学的比较研究中 ,一个源头性的差异常常不被人们所重视 ,这就是中西医学对人的机体 (形 )与机能 (神 )研究、认识、把握上的重大差异。中医学以“神”为中心的认识活动与西医学以“形”为中心的认识活动是两种医学存在的所有差异的根源。1 形神视角下的中西医学起源1.1 巫医一体时期的“形”与“神”在人类早期的医学相关活动中 ,人无法认识自身的精神与机体活动。就如恩格斯所说 ,“在远古时代 ,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身体的构造 ,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 ,于是就产生了一种观念 :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 ,而是一种独…  相似文献   
197.
马丁·布伯在当代语境中开创了一套对话哲学,这是值得高度重视和隆重纪念的。对话哲学强调人之作为实践存在优先于人之作为认知主体,强调第二人称的优先性,即我-你关系优先于我-它关系。这是富于洞察力和感召力的哲学遗产,尽管布伯仍未能将这种对话哲学发展为具有当代意义的语言哲学。  相似文献   
198.
小幽默     
《思维与智慧》2005,(10):61-61
我不是笨蛋“我加到工资啦,但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不告诉妻子,那她一定会说,不加我工资是因为我是笨蛋。”“那你就告诉她说!”“不,我才不是那样的笨蛋呢!”道歉邻居:“我们刚才敲击墙壁,想挂一幅画,可能骚扰了你,特来道歉。”“没关系,我正想过去问问你,假如我们在那钉子尖上挂画,是否牢固?”戒酒之后某人在酒店叫来两杯酒,喝完一杯又一杯,服务员问:“你真好酒量。”那人说:“不!一杯代表我,另一杯代表我病重的朋友。”第二天,那人又到酒店去,这次只喝了一杯。服务员问:“你的朋友……死了?”他说:“不,我戒酒了。”世界记录冠军运动员因…  相似文献   
199.
有感于人生的艰辛和世事的纷扰,能够冷静从容的面对这一切,在于对生命和人生的领悟。记得作家张贤亮做客“艺术人生”时,有一个观众提了一个非常直接的问题:张老师,你好,我是北大中文系毕业的,在我读大学的时候,看过你很多的小说,它陪伴着我成长,比如《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灵与肉》等,你的反思文学对我国新时期文学产生了不可抹灭的影响,但是,毕业以后我没有看到你更多更好的作品,你却成了华夏西部影视城公司的董事长,  相似文献   
200.
《凡物流形》中对鬼神的追问是比较独特的一处,其间的一些说法与通常讨论的先秦诸子的鬼神观有所不同,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较新的鬼神世界.作者对鬼的态度是虽不否认但颇有疑问,他追问鬼的能力来源与范围,质问如何与鬼进行沟通,反思祭祀行为的意义所在,这种态度可谓是一种相对的“有鬼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