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一直以来,中国绘画就是一段女性"缺席"的历史,要在中国美术史学中探寻女性画家的传记很难,许多杰出的女性画家和女性绘画都被掩盖在历史的尘埃中,消失在时空里.  相似文献   
92.
30集电视连续剧《戈壁母亲》塑造了刘月季这一典型的普通妇女形象。这一普通农村妇女以她勤劳、善良、坚忍、宽容的优秀品德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刘月季这一艺术形象有着典型意义,可以说是中国千万个母亲形象的缩影。  相似文献   
93.
艺术的起源一直都是人类探索的对象。距今5000年左右的秦安大地湾原始地画,兼备了涂形与舞蹈两种原始艺术形式。大地湾地画突出表现了个体人物形象,整个画面内容丰富,布局合理,主体形象明晰,意图鲜明,是具有一定水平的绘画作品,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开创意义。此外,大地湾原始地画还展现了一对男、女舞蹈的场面,这对我国原始艺术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4.
“尊贤尚功”的文化价值取向确定了齐文化的发展方向,使其政治体制呈现一种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状态,影响着明清齐地戏曲家们的创作思维。崇尚功业、致君泽民成为他们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此外,在女性形象塑造和婚姻观念上所体现出来的开放性、包容性也彰显了齐文化的巨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95.
谭恩美(Amy Tan 1952—)是美国华裔新生代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作品被认为是探索中美文化关系的一个范本。谭恩美小说中的各种女性形象表达了她对移民后代生存状态的思考,并且她又将这种形象的塑造作为反观自身的参照。这些人物融合了作家对形象交叉、多重身份和差异性差距的重新理解。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想象物,不论怎样,她们传达的是现实生活状态下的一种自身体验。  相似文献   
96.
陈维 《四川心理科学》2014,(14):103-103
沃尔玛的总体人力资源战略可总结为:吸纳人才、发展人才、留住人才。这样的战略巩固了沃尔玛在全球企业界的霸主地位,但是09年的“黑名单”风波却给沃尔玛带来不少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7.
施雷 《美与时代》2014,(9):68-68
通过结合游戏《Ben》对游戏灯光展开两方面分析:一、游戏灯光光照方向和高低光照对游戏气氛塑造的作用和影响。二、结合游戏《Ben》关卡设定分析灯光气氛塑造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98.
陈璟 《美与时代》2014,(7):104-105
20世纪80年代,女作家迟子建带着她美丽而忧伤的北极村童话和中国北疆最原始的风景走上了文坛,给当代文坛注入了一股别样温情而感伤的气息。在她纷繁复杂的小说世界里,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那些精心刻画的女性人物。迟子建一方面以充满诗意的叙述将她们描绘成从大自然中走来的纯美精灵,另一方面又感同身受着她们的忧伤,并以深邃的笔触探究着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原因,同时以其特有的叙述方式和故事建构消解着这种悲剧。  相似文献   
99.
陈璟 《美与时代》2014,(8):105-106
川端康成以塑造女性形象著称,长久以来,人们对其笔下的男性形象关注甚少。川端康成在成功塑造女性形象的同时,也塑造了一系列具有个人特质的男性形象。通过根据男性的年龄分段,参照其突出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精神特征的表现,将男性形象分为少年、中年和老年男性,并探讨不同年龄阶段男性形象特点的成因,以期对川端康成笔下的男性形象进行较为全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0.
由于中国国力显著提升,中国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银幕上塑造中国大国形象,呈现中国精神、中国风范已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自我的一种有效方式。然而由于中国电影“社会主义性”的独有发展历程,使得中国主流大片在国家形象塑造方面存在一些固有的通病,比如部分主流大片中国家形象概念化,叙事时间设置非当下性等。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电影在银幕上成功创造出“美国梦”和韩国影视“韩流”汹涌席卷整个亚洲乃至世界,为中国电影在国家形象的塑造方面提供了可鉴之处:中国主流大片中的国家形象应润雨细无声,正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