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伯曼指出:对于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虚无主义力量,马克思的理解要比尼采深刻的多。然而,尼采和虚无主义的内在关系已经昭然于天下,马克思的相关思想却因种种原因而被遮蔽和耽搁了。现代人精神上的死亡状况表明,从马克思哲学的角度探寻虚无主义蔓延的根源乃是一个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212.
《太阳伦理学》是唐·库比特著、王志成译的一本风格清新的后现代伦理学著作,其主旨是以独特的观点宣传伦理自然主义和情感主义伦理学.书中以拟人的手法、开阔的视角要求人们像太阳那样自由开放、向外倾泻、突出个性、自发快乐的生活.同时要求人们在主张张扬个性生活方式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合作建构世界,把追求快乐作为人生的重要生活方式和目标.虽然该书注重个人主义的生活方式,不乏存在忽视逻辑推理的经验式的、体会式的或形而上学的思想理念,但该书的观点依然为我们研究和创新中国伦理学理论体系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也启发我们重新思考和完善现时代的道德生活.辩证地分析《太阳伦理学》的基本观点,对于深刻认识我国伦理学思想体系的改革与发展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13.
随着儒学在汉代以及道家在魏晋时期被普遍接受,两派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审美观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工笔画是当时的主要绘画方式,体现了那段时期的美学观点。这篇文章考察了儒学和道家对工笔的美学影响,描写了两种主要的早期风格趋向:工笔性和写意性。工笔性试图包含世界万物,与儒家原则相呼应。而写意性寻求表达事物的未分化的本质,遵循道家思想。本文介绍了一个描述这两种趋向与人类意识状态关系的现代形而上学模型。  相似文献   
214.
卡西尔以符号形式哲学作为体系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独树一帜。但是,由于他对这个体系据以奠基的思想逻辑的论证尚未完成,这个体系的性质和意义难以明现,因而制约了我们对其哲学思维方向的把握。本文将证明,他以不同方式或策略展开的对这个体系的基础的论证,是对有效地实现的意向性心理学的无限接近。只有将他的思想中隐而不显的这个基础明确地主题化,才能澄清其哲学体系的性质和意义。通过与其他主要哲学体系如康德批判哲学、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胡塞尔现象学等的比较,本文将揭示他关于形而上学不是作为“物理学之后”、而只能作为“心理学之后”的理解方向。  相似文献   
215.
《纯粹理性批判》通常被看做是认识论的著作,海德格尔则对此不以为然。在他看来,《纯粹理性批判》的主题是存在论。[1]毫无疑问,从认识论的角度研究《纯粹理性批判》有其合理性,因为它的主题是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这一先验哲学的总问题,而康德哥白尼式的革命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证明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  相似文献   
216.
俄罗斯形而上学作为后起的文化价值直接借鉴了西方形而上学的精髓,故一开始就被纳入西方形而上学的传统框架之内。在这一框架内,东正教维度下的俄罗斯形而上学凸显了哲学的批判功能,彰显了自身的独特性,积极地为西方近代理性主义带来的困境寻找出路。这种富有俄罗斯民族内涵的形而上学,产生于它对人的存在问题的关注,从宗教体验和信仰出发,通过生命的内在直觉走向最高境界,试图对人的本性进行完整的全面的表达。俄罗斯形而上学以本体主义的倾向性克服了思维与存在的脱离,以内在精神的完整性和理想性打破了理性崇拜对完整的人的撕裂,使生命获得拯救与尊严,为当代形态的形而上学的构建注入精神的动力和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217.
七、欲洁何曾洁--兼论净土美学的现代启示 我在前文曾说妙玉居住的拢翠庵,是"园中之园、净土中的净土".现在我们还应该说妙玉在大观园群芳之中,是最为洁净者,是洁净者之典范是洁净中之洁净者.然而她如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其命运竟然如第五回断语所说的那样."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其下场竟然是"可怜一个极洁极净的女儿",一个"闲去野鹤,无拘无束"的灵性少女,却被贼人动持,倍受凌辱,成为不洁的存在(第一百一十二回).  相似文献   
218.
中国现代哲学中的方法论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重哲学方法论的研究是中国现代哲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哲学现代化的核 心内容之一就是哲学方法论的现代化。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现代哲学家如胡适、贺麟、冯友 兰、金岳霖等人都很重视对哲学方法论的研究。胡适可以说是首先在国内介绍实验主义方法论的 学者,贺麟则提出了将直觉方法和辩证法相结合的方法论系统。在中国现代哲学中讨论哲学方法 论最多的是冯友兰,他提出了关于“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相结合的哲学方法论系统。在中国现 代哲学界中真正对于现代逻辑有了解,并把它首先介绍到中国的是金岳霖,他对逻辑分析方法有 着独到深入的了解,是逻辑分析方法的积极提倡者。通过上述哲学家的努力,中国现代哲学已经 有了系统的哲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219.
一裂缝和过渡在1798年致伽夫和基塞韦特的信中,康德指出了批判哲学的未完成和裂缝(L櫣cke),这带给他一种坦塔罗斯的痛苦。[1]《遗著》(Opus postumum)也多次提及这一裂缝。《遗著》主要由  相似文献   
220.
晚明思想界正是在反道学的声浪中完成了哲学本体论的转换,即由程朱理学家形而上学的天道义理之心,转换成了以形气知觉为心性的存在,也就是以自然心性论看待人的本质,看待社会人生。它构成了一种思潮,一种新的哲学本体论思考与追求。《红楼梦》人物的塑造,其灵性,其鲜活,可以说正是受此新的哲学本体论思考与追求影响所致,或者说是晚明自然心性论哲学见诸文学创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