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31.
司马迁作《史记》,提出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他所说的实际上也是中国哲学、中国文化的目标。中国文化究天人之际的结果是得出了天人合一的普遍原则,它是中国人植根于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协同发展的存在方式。以往我们理解这个命题仅局限于哲学形而上学层面,把它  相似文献   
132.
黑格尔《耶拿逻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研究黑格尔哲学,甚或读懂黑格尔哲学,必须深入到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内部,而不能绕过其体系。这是因为黑格尔哲学的每个观点都只是其体系中的一环,它和其他观点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彼此渗透、前后贯通而共同构成黑格尔的哲学体系的,因而是不能从其体系中割裂出来、孤立地加以  相似文献   
133.
从苏格拉底到黑格尔,辩证法始终是西方哲学的主流话语。作为承载了过多历史负荷的公共话语,辩证法既体现了传统哲学的最高成就,也遗传了其经久不治的痼疾——辩证法崇拜,乃至海德格尔干脆弃之不顾而另创一套话语。与海氏相比,马克思更忠实于历史,亦更富有建设性。早在1844年,他就完成了对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并彻底摧毁了辩证法崇拜。但是,即使在黑  相似文献   
134.
青年马克思的批判哲学是沿着双重逻辑展开的,即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基础的对现实的市民社会的批判,和以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为基础的一般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从宗教批判入手,开启了其批判哲学的双重逻辑,从而完成了对近代西方形而上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开创了全新的思想体  相似文献   
13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术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aising the questions of how to construct the contemporary system of the Chinese academic discourse and of its background means that the yardsticks of its academic measure should be reappraised. All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ideas come from theorists'innovative reactions in their responses to the theoretical and realistic challenges. The right perspective of their observation should start from social sources in which ideas rise,and thereby critical opinions are extracted against the existing theory. In the ...  相似文献   
136.
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历来备受人们的指责:综观柏拉图的美学思想,不管是形而上的要求还是道德主义的指摘,柏拉图要求文艺不仅表达人性而且要表达神性,文艺的价值和意义不在于对现实的摹写而在于显示灵魂的高贵,美是现实的超越,它超越于现实的表象,超越于肉欲的快感。柏拉图的意义不仅在于其开创哲学美学,更在于其揭示了:美和艺术是对现实的超越。这点在今天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7.
荀子激烈批评思孟"五行"说的原因学界有过多种看法,而其深层、根本的原因却在于在荀子和思孟之间存在思维和哲学基础的根本差异,荀子所持有的是形而上学的二元论,而思孟"五行"说坚持的是天人合一、身心合一的前形而上学的存在论。因为在孟子所因循的子思代表的春秋文化和荀子所站立的战国后期文化之间,知识范型与符号体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可以从"五行"说产生和流变的几个阶段中清楚地看到。  相似文献   
138.
宗教和人权的冲突是目前存在的重大国际伦理问题。其实,宗教不应当是神圣命令的道德形而上学,而应当是祛恶求善的形式。因为人是上帝的创造者,上帝只不过是人的创造物,所以上帝的祛恶求善的普遍性价值形式正是人的祛恶求善的普遍性价值形式。由于人权是人人应当享有的普遍性道德权利,因此人权就是祛恶求善的实体内涵或价值基准。任何践踏人权的教义和宗教行为都是恶,任何尊重人权、保障人权的宗教行为都是善。  相似文献   
139.
钟谟智 《学海》2003,3(3):40-45
维特根斯坦的早期哲学是在一条奇特的运思路向上游动 ,而《逻辑哲学论》中的划界思想则是理解其早期哲学的一条重要线索。本文拟从维特根斯坦由经验主体向形而上学主体的提升与超越入手 ,试图展示其早期哲学运思的游动路向  相似文献   
140.
我很不情愿把你所提的问题①中所包含的危机符号戏剧化。相反,请让我在本世纪初的一个哲学本和我们当下的忧思之间展开一种比较。《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观念》之第一卷,是胡塞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年出版的,也是他生前所发表这部巨的惟一一卷。这部巨从一问世就让他的追随不胜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