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This essay reveals five points in which Heidegger misreads Hegel in “Hegel’s Concept of Experience”: (1) By forcedly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will”, he interprets Hegel’s phenomenology of spirit into Metaphysics of Presence; (2) interprets concepts such as “statement” and “the road of skeptics” as the process of phenomenological reduction; (3) reduces Hegel’s Sein to Seiende; (4) replaces “Contradiction” with “Ambiguity” so the active Dialectics become passive; (5) exaggerates conscious experience and puts it into a real ontology, regardles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Logic an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By an analysis of this misreading we can find the internal connection between Heidegger’s thought and that of his philosophical forerunner, Hegel. Translated by Zhang Lin from Zhexue yanjiu 哲学研究 (Philosophical Researches), 2007, (12): 59–66  相似文献   
112.
本文通过批判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的"生产主义"的批判,明确了鲍德里亚对"生产"的界定,即一种以观念来推导现实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基于对这种"生产"观念的批判,本文分析了鲍德里亚误读了马克思哲学中的劳动、价值以及辩证法等诸多概念的根源:即忽视了生产辩证法对社会现实的切入,从而将马克思归入旧形而上学的藩篱.  相似文献   
113.
海德格尔的哲学之思,并非一种由单层线性的同质性进化和异质转向所构成的历时性思想体,而是一个复杂的迷宫式的多层思想构境:海德格尔一生的主要劳作是在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颠覆和尼采对全部西方文明的终结之后,使形而上学启始的全部西方文化复基于被遗忘的存在;经过艰辛的努  相似文献   
114.
人们常常喜欢理性地思考人的生活的意义,而这种理性的思考恰恰是在生活过程之外思考生活的价值,是把外在的价值加到生活之上.在阿多诺看来,我们不能离开人的肉体的体验来思考生活的价值.而肉体体验中的生活价值是不同的,不能按照同一性逻辑来表达.如果脱离了肉体的体验,那么生活就会被抽象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就会用抽象的标准来抽象地衡量生活的价值.虽然生活意义不能脱离肉体的体验,但是这并不是要否定生活意义中的形而上学维度.形而上学经验是人的幸福的基础.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所面临的生活压力恰恰是在把肉体和精神对立起来的基础上理解生活和生活的意义.在这种对立的基础上,无论是从精神上还是从肉体上理解生活的意义或者价值,这里的价值都被扭曲了.虽然海德格尔也强调在生存中理解生活的意义,但是在他那里生存被抽象地理解了.  相似文献   
115.
数学本体论的提出从直接意义上说是巴迪欧反叛海德格尔"诗歌本体论"的理论尝试,后者一方面既未摆脱传统形而上学"本原"和"在场"的叙事逻辑,另一方面又脱离社会历史语境抽象地讨论存在问题。巴迪欧认为,超越传统形而上学既需要将"存在"从"一之规范性权能"中释放出来,同时也要对理论所由以产生的社会生活本身进行批判改造。在此基础上,数学本体论首先提供了一种新的关于存在的理解,即"一不存在"、"存在是多"。更为重要的是,面对当代裹挟电子媒介而来的数码操控,以及资本主义商品世界呈现出的统一性量化趋势,数学本体论还构成了对这一新的社会现实的历史映现和超越。  相似文献   
116.
西方有着两千多年的听觉文化理论资源,其发展包括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古希腊时期逐渐形成的通过"看"来认识世界的形而上学的二元对立,为视觉中心主义奠定基础;其次是德国古典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文化比较重视理性,将二元对立的对象性形而上学体系建设得近乎完善,继承古希腊时期用"看",而不是"听"的方式认知,以哲学的角度而非艺术美学的角度建构理论体系;在此之后的现代时期,尼采、海德格尔等人反思传统形而上学的危害性,欲将人类从传统的视觉至上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用听觉来影响、平衡或者是替代视觉中心。  相似文献   
1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术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aising the questions of how to construct the contemporary system of the Chinese academic discourse and of its background means that the yardsticks of its academic measure should be reappraised. All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ideas come from theorists'innovative reactions in their responses to the theoretical and realistic challenges. The right perspective of their observation should start from social sources in which ideas rise,and thereby critical opinions are extracted against the existing theory. In the ...  相似文献   
118.
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历来备受人们的指责:综观柏拉图的美学思想,不管是形而上的要求还是道德主义的指摘,柏拉图要求文艺不仅表达人性而且要表达神性,文艺的价值和意义不在于对现实的摹写而在于显示灵魂的高贵,美是现实的超越,它超越于现实的表象,超越于肉欲的快感。柏拉图的意义不仅在于其开创哲学美学,更在于其揭示了:美和艺术是对现实的超越。这点在今天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9.
荀子激烈批评思孟"五行"说的原因学界有过多种看法,而其深层、根本的原因却在于在荀子和思孟之间存在思维和哲学基础的根本差异,荀子所持有的是形而上学的二元论,而思孟"五行"说坚持的是天人合一、身心合一的前形而上学的存在论。因为在孟子所因循的子思代表的春秋文化和荀子所站立的战国后期文化之间,知识范型与符号体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可以从"五行"说产生和流变的几个阶段中清楚地看到。  相似文献   
120.
宗教和人权的冲突是目前存在的重大国际伦理问题。其实,宗教不应当是神圣命令的道德形而上学,而应当是祛恶求善的形式。因为人是上帝的创造者,上帝只不过是人的创造物,所以上帝的祛恶求善的普遍性价值形式正是人的祛恶求善的普遍性价值形式。由于人权是人人应当享有的普遍性道德权利,因此人权就是祛恶求善的实体内涵或价值基准。任何践踏人权的教义和宗教行为都是恶,任何尊重人权、保障人权的宗教行为都是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