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刘贵祥 《学海》2011,(1):66-71
施蒂纳形而上学批判的立脚点是"唯一者",直接目标是费尔巴哈的"类本质",但是施蒂纳在成功驳倒费尔巴哈的同时却陷入不可避免的内在冲突中。一方面施蒂纳肯定"唯一者"是现实的个人,用独一无二的"独自性"来对抗整个近代形而上学普遍性对人的压迫;另一方面,一个任何普遍性和社会性维度制约的"唯一者"只能是一个幽灵和怪影。马克思经过施蒂纳对费尔巴哈哲学批判的洗礼,清楚地看到施蒂纳学说的致命弱点同时也不得不重新调整对费尔巴哈哲学的定位,从而从根基上澄清了青年黑格尔派哲学的共同基础乃是人类的现实生活本身,同时强调了人的社会性维度。但是现实历史发展表明,施蒂纳强调的个体性生存和马克思重视的社会性维度在现代视域中都不可能完全支撑现代性对人的挑战,而个体性和社会性的中间性求解将成为现代性视域中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02.
老子《道德经》上下篇多次提到水、甘露、江海、川谷等水意象,以水设喻,论述其独特道体形而上学中的处柔、守雌、虚静的人生观。提出其“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著名论断。纵贯其水意象的总体趣向,可以归纳出其内在的五大哲学内涵。一、神之造物:涤除从远古有神论角度看,万事  相似文献   
103.
“真”是语言哲学的核心概念,由于该词本身的特性,它的语义特征在日常使用中并不明显。围绕“真”有许多讨论,形成不同理论。这样的讨论和理论既有语言学层面的问题,也有形而上学层面的问题。戴维特详细分析论述了这两个层面的差异,并试图说明二者的优劣以及孰为先孰为后。无论他的观点是不是正确,不管他的论证是不是充分,他的文章至少是一篇出色的综述,从中可以使我们大致领略当前关于真之形而上学是一种什么样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4.
道德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近来日渐受到关注。具体到柏拉图哲学,通常认为柏拉图在 《理想国》中阐释了以理念论为基础的道德观念。对柏拉图的《理想国》在方法论上进行剖 析可见柏拉图对两者关系思考的丰富性。《理想国》对道德与形而上学关系的讨论可以被划 分为三条进路:无需形而上学的道德观;基于经验的道德观;基于形而上学的道德观。其中 基于经验的道德观最为研究者们所忽视,在柏拉图那里道德既可以植根于形而上学,又可以 基于经验。  相似文献   
105.
人和机器——技术的社会学和形而上学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说技术问题成了人的命运和文化的命运问题 ,这不是夸张。当今时代是个缺乏信仰的时代 ,不但旧宗教信仰弱化了 ,而且 1 9世纪人道主义信仰也弱化了。现代文明人唯一有力的信仰是对技术 ,对技术的威力及其无限发展的信仰。技术是人最后的爱 ,他准备根据爱的对象改变自己的形象。世界上所发生的一切都助长了人的新信仰。人曾渴望信仰的奇迹 ,他觉得 ,奇迹仿佛已经终止。然而 ,技术产生了真正的奇迹。技术问题对基督教意识而言是十分令人不安的 ,基督徒没有理解这个问题。基督徒对待技术有两种态度 ,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完全的。多数基督徒认为技…  相似文献   
106.
中西形而上学的异通发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哲学属于境界形态的形而上学 ,它与西方的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实体形态的形而上学不同。亚氏的形而上学是由对是的逻辑分析开始的 ,即由对逻辑命题的分析而寻找不变的实体存在。亚氏的思维方式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哲学则不然 ,它是由“省身”、“尽心、知性、知天”、“思诚”、“静观”、“玄览”、觉悟而去认识世界的本体 ,这种形而上学固然是境界形态的。至于现代 ,西方哲学出现了转向 ,存在主义者海德格尔对存在 (是 )作了新的诠释 ,海氏的诠释在某种意义上与中国传统哲学有契合之处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传统哲学所潜含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7.
孔子作为思想家,他与耶酥、释氏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不自许拥有authority(权力),因而他的思想言谈就不是教条,而是探索。尽管在当时就有弟子子贡等抬举他为圣人,但他始终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只是“学”者,“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论语·述而》,下引只注篇名)这种态度无疑给我们理解孔子指出了一个方向:理解他而不是顶礼、崇拜,也不是歪曲、利用。这首先就要求我们对孔子进行历史的还原。  相似文献   
108.
在康德理性的道德形而上学的建构过程中,两种论证方法即分析法和综合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首先用分析法从普通人的相互混杂的道德认识中逐步分离出纯粹的道德现象和原则,力图给真正的道德哲学奠基。随后他又用综合法来论证道德律的实在性并使它在经验世界中能得到现实的应用,以说明纯粹的道德原则并非人的主观臆造。两种方法相互依赖,相辅相成,共同支撑起道德形而上学的大厦。  相似文献   
109.
康德是现代哲学的先驱,康德哲学一直是国际哲学研究中的显学。本文是针对学术界在康德的先验分析论中形而上学演绎部分的研究上存在的偏差而展开的。作者先追溯了康德本人在该部分中的论证,并评论了隐含其中的四大难点。之后,通过考察众多分歧绕之旋转的综合概念,力图显示形而上学演绎有助于阐明综合这一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110.
一般来说,伦理学研究有三个层次:一是道德形而上学研究;二是道德哲学研究;三是应用伦理学研究.目前学术界对于伦理学的分型研究主要是在道德哲学和应用伦理学领域展开,相对来说,对于道德形而上学分型研究则关注较少."道德形而上学"是关于"道德的纯粹理性的概念体系",它主要是探究伦理价值概念与命题证明系统.以"伦理学的哲学本性"为根本原则可以将西方(从柏拉图到马克思·舍勒)道德形而上学理论划分为五种型态."应当之应当"的道德基础是西方道德形而上学分型研究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