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历史上,康德第一次较为清晰地指出所有语句要么是分析语句要么是综合语句,同时给出了划分分析性语句与综合语句的依据,并明确认为分析性语句是不扩展知识的。康德给出的区分分析与综合语句的依据会带来明显的问题。弗雷格继承并发展了康德对于分析性观念的基本想法,在《算术基础》一书中给出了自己的对分析性命题的刻画,尝试论证算术真理是发展了的逻辑真理、是分析性命题相。相较于康德对分析性命题的刻画,弗雷格的刻画有明显的优点,克服了康德的定义带来的几个明显问题。同时,弗雷格也明确反对康德的分析命题并不扩展知识的这一想法,尝试着指出在一种意义上分析命题是扩展知识的。  相似文献   
142.
成人与中学生科学概念形成过程的四个对比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母小勇 《心理科学》2002,25(5):569-572
以一组非人工的、自然的科学概念(“反作用力”、“机械能守恒”、“熵”和“场”)为学习内容,分别以成人和中学生为被试,实验研究成人和中学生科学概念形成过程的异同。结论如下:(1)成人与中学生科学概念形成过程均分为振荡渐进期、高原期和突变期。(2)成人的振荡渐进期较长;中学生的振荡渐进期较短且振荡特征比较明显。(3)成人的高原期出现较晚,但持续较长;中学生的高原期出现较早,但持续较短。(4)中学生的突变期的跨度随概念的抽象程度提高而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43.
同伴关系在儿童社会自我概念形成中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燕  张雷  刘红云 《心理科学》2005,28(5):1152-1155
运用提名和问卷法.对706名香港小学3、4年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受欺负行为、同伴接受性及社会自我概念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对其同伴接受性有明显的正向预测效果.攻击和受欺负行为对儿童的同伴关系则会产生明显的负面作用.儿童的这些社会性行为通过同伴关系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地作用于儿童的社会自我概念。  相似文献   
144.
攻击行为一般模式述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范春林 《心理科学》2005,28(5):1182-1184
攻击行为一般模式从社会认知取向分析了特定情境下攻击行为的发生过程,即,人的因素和情境因素两个输入变量通过影响个体当时的内在状态和后继的评价与决策过程而产生攻击行为;同时,它还阐释了攻击性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即,生物因素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影响个体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结构中的情感要素,与攻击性相关的知识结构的发展、自动化和强化。对个体会产生长期的影响,从而改变个体的人格。该模式代表了攻击行为认知研究取向最新的理论进展。  相似文献   
145.
赵显  李晔  刘力  曾红玲  郑健 《心理学报》2012,44(5):614-624
以真实商标图案为条件刺激, 情绪图片为无条件刺激, 探索无条件刺激呈现时长、效价强度与关联意识对评价性条件反射效应的影响。实验通过结合四图再认测验与基于项目分析, 对关联意识的作用进行了详细探讨。结果表明, 评价性条件反射效应只发生在无条件刺激长呈现水平与无条件刺激强效价水平; 评价性条件反射效应的产生需要基于被试的关联意识。关联意识在呈现时长(效价强度)与评价性条件反射效应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结果不支持评价性条件反射的内隐错误归因机制及联想-命题评价模型的相关论断, 部分支持命题性解释模型。  相似文献   
146.
形成性测量模型(Formative Model, FM)是指标变异导致潜变量变异的模型, 反映性测量模型(Reflective Model, RM)是潜变量变异导致指标变异的模型。FM在模型界定、识别和估计、信效度评价以及模型应用等方面均与RM存在极大的不同。模型界定错误会使参数估计发生偏差, 影响统计结论的有效性, 应当审慎考虑指标和潜变量之间的关系, 选择恰当的测量模型。进一步揭示两者的区别和误用带来的偏差, 完善FM的识别和估计、信效度评价方法、对变量含义的解释以及高阶FM的理论解释和模型估计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7.
态度的内隐机制是社会认知研究的霞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简要分析态度与意识关系的几个层面的基础上,概述了态度形成内隐机制的研究,着重介绍了该领域的研究历史以及评价性条件反射和潜在协变关系探测这两种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48.
本文考察了西方社区心理学的形成背景与发展历程,并展望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西方社区心理学的形成受到美国社区心理卫生运动、民权运动的深刻影响。1965年社区心理学诞生后,经过众多学者的努力,已发展成一门以预防问题行为、促进社会能力为核心内容,以多学科交叉、行动研究为鲜明特色的应用心理学新兴领域。目前中国正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社区既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又是社会结构中承上启下的中枢,因而社区心理学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9.
中国民俗中的狮子具有避邪御凶、预告灾难、决断是非、招财纳福、掌管生育等神性,是力量、权势、祥瑞和民族文化的象征。舞狮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且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民间传统娱乐活动。它集武术、舞蹈、编织、刺绣、绘画和音乐等多种艺术于一身,与中国的宗教文化、地域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0.
团队中信任形成的映象决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重鸣  邓靖松 《心理学报》2007,39(2):321-327
有关团队管理的研究日益注重团队行为过程及其因素并聚焦团队动力机制。其中,团队中信任形成机制成为管理心理学中的前沿领域。以往研究表明,团队成员间的信任模式及其水平是高绩效工作团队的关键条件,团队中信任的形成过程受到成员的个体价值取向、人际交往能力、团队领导风格以及团队共享心理模型特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团队信任形成与发展的机制,则仍然是有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了进一步研究与分析团队运作机制,以映象理论为基础,采用了实验模拟方法,系统考察团队成员信任的形成过程及其关键特征,深入探索团队成员信任形成的映象决策机制。实验采用团队局域网络模拟方法和被试间因子式设计,分别设置了高目标冲突(个体目标导向)和低目标冲突(团队目标导向)等两种条件。对随机组合的20个团队进行了投资任务的实验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团队成员的信任决策是一种映象决策,表现出拒绝阈限。在建立信任关系的过程中,理想映象和当前映象的加工对能力和诚信更加重视,容易导致不信任;而对善意的要求稍宽一些。团队成员在工作任务中对理想映象和当前映象之间进行相容性检验,并作出信任决策判断。在这一动态过程中,相容性知觉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形成了映象决策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