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59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文睿 《宗教学研究》2000,(1):107-111
从初唐到盛唐.重玄趣味经历了从纯概念性思辨向修仙之学的复归,这在道教美学上则体现为一个从建构审美理想到关注审美实践和审美教育的转交过程。李荣是这一进程中承上启下的人物。本文试图从他的渐修观、道体论、体道论几个方面整理其思想,并为重玄荚学的演进脉络安置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72.
屈原之死,不是“尸谏”说、国君赐死说、以自杀斗争说、返本寻根说和不肯同流合污说等所能解释清楚的,而有待干从宗教和文化哲学的角度,深入到屈原灵魂深处作进一步的挖掘。本文认为,导致屈原之死的更为直接和深刻的原因,是屈原人生终极观的坍塌和终极理想的幻灭,以及实现终极理想的三种途径的丧失。终极观的坍塌和终极理想的幻灭,在观念的层面上,使屈原在精神上无家可归;而实现终极理想的三种途径的丧失,又在现实的层面上使屈原无家可归;这种情形对屈原来说,是进退维谷,始终失据;既没有了立身之基,又没有了人生归宿。于是,在穷途末日般的迷茫和悲愤之下,屈原绝望而死。  相似文献   
573.
《中国天主教》2015,(2):47-48
2月4日至5日,上海市天主教爱国会召开"2015年工作会议",对2014年度创建先进区县爱国会活动进行总结和表彰。市爱国会副秘书长以上人员,区县爱国会主任、驻会副主任、工作人员和市天主教"两会"《会讯》通讯员等90多人参加会议。会议还邀请上海市民族宗教委副主任王君力和相关业务处室负责同志及各区县民宗办(委)联系天主教工作的领导同志参加。第一天的工作会议首先由市爱国会主任瞿美珍作《上海市天主教爱国会2014年先进区县爱国会  相似文献   
574.
在审美形态上,藏传佛教艺术属于意象审美体系的,只有在宗教的意象中,我们才能感悟、体会藏传佛教艺术中的那种让人回味不尽、意味无穷的超然脱俗的情感。正是借助于象情感才得以表达。象是意外在的有形体,意是象内在的精神本质。意与象完美结合为意象之象,并且  相似文献   
575.
大众传媒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性使得其对人类审美文化的影响呈现出不同于传统媒介的特点。其中大众传媒的复制性和商业化特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给美和艺术带来的通俗化、“超现实”以及美和艺术的原作地位的下降等特征都在积极地重构着人类的审美文化。但是大众传媒对审美文化并非起着唯一的塑造作用,这种作用也并非“魔弹论”所描绘的那样威力无穷,除了社会中的其他因素如公共领域的存在、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等,人的自主性建构在审美文化的形成发展中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76.
你能行     
欣赏学生,欣赏其行为活动中的闪光点,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它有着无穷的力量。教育的眼睛,会从平凡乃至丑陋中发现美;教师的头脑.应该是哲学家的头脑,会辩证地去看学生及其行为,并得出正确的一分为二的结论.而且应该尽可能多地发现他们的优点,哪怕他很小很小。  相似文献   
577.
林拓 《宗教学研究》2004,3(2):115-119
福建宗教信仰的研究倍受关注,相关的研究成果已取得长足的进展,但对于福建早期宗教信仰的研究却相当薄弱,而早期的状况对此后福建宗教信仰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奠基意义.本文在相关史料勾稽的基础上,试图尽可能地揭示唐宋以前福建佛教与道教分布、播迁与传衍的地域形态.  相似文献   
578.
孙建东 《天风》1996,(10):43-44
我敬爱的父亲孙彦理主教蒙召归天已一年多了。这一年中,父亲的音容笑貌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总觉得他仍和我们在一起。 父亲的一生是荣神益人的美好见证。他出身清贫,从小就立下了侍奉主的心愿。40年代他毕业于金陵神学院,曾先后担任卫理公会的慕尔堂、景灵堂、沪西礼拜堂等礼拜堂的牧师。1955年上海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  相似文献   
579.
先秦道家美学人格论转变为魏晋道教“神仙”美学思想,其间最具代表性的文献是《老子河上公章句》和《老子想尔注》,它们在人(仙)格美的内在与外在、凡人仙人人格对比、神仙审美心理、道家道教人格修炼与艺术美之关系等四个方面,展示了道教美学人格思想的嬗变过程,再次证明了先秦道家美学思想与后世道教美学思想之间的亲缘关系,也证明道教美学思想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580.
通过研究柏拉图《美诺》中有关"美德"的文本,本文分析和阐发柏拉图对给"美德"下定义而提出的要求。以往流行的观点通常侧重于把"美德"等同于某种内在品质,而本文则试图指明美德在柏拉图《理想国》中被描述为"内在品质"加上"外在名誉"。同时,柏拉图试图建立美德的不同等级并说明为什么美德可以在个体与城邦的层面上得以实现。柏拉图不认为存在美德的教师,而是认为可以通过"回忆"与"美德教育"两种方式获得美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