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0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59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90篇 |
2013年 | 36篇 |
2012年 | 31篇 |
2011年 | 38篇 |
2010年 | 45篇 |
2009年 | 70篇 |
2008年 | 50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日子是自己的,任你想推掉也无能为力。马马虎虎将就着,浑浑噩噩对付着,苦了自己,还负了生命美好的初衷。无所谓地混过一天易,草率地抛掷一生难。不如,视一天为一生去过。不如,每个日子,都要给自己最好的交代。为自己设置最可心的起床闹钟。预约了舒心,醒来后便会舒心。外套要挺括,但贴身的衣物可以松软;鞋子要有款有型,但袜子可以柔若无物。 相似文献
12.
马丁·路德是一位对基督教新教教会成形和成长有着其他人无法比拟的作用和意义的伟大历史人物。作为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创制性地奠定了新教神学的教义基础,并为后世建立完全有别于罗马公教的新的教会形态厘清了基本问题。从改教者的最初思考中去认识和理解他的伦理思想之神学理念,有助于我们在今天的中国教会里作美好的见证和作有益于教会成长的学术思考。 相似文献
13.
全面考察蜀汉经学家及其著作是研究蜀汉经学走向的重要依据。通过考察,蜀汉经学的特点可综括为三:从理论形态上看,以古文经为基础的兼容今古文是蜀汉经学发展大势;从学术传承上看,师承之外兼重家学;从著述讲授上看,由重阴阳灾异转为较少以谶纬灾异解经。蜀汉经学是在渐变中求发展,但与魏吴尤其是曹魏相比仍有一定的滞后性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刚美”是张玉能先生近几年提出的一个美学范畴。本文对中国古典美学范畴“气”的历史渊流、审美特质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和总结,指出了自从“气”取得美学上的主体意义之始,就已经显示出一种标举阳刚之美的审美倾向,或者说,阳刚就成为“气”范畴的美学特征;从而证明了“气”范畴充满了刚美的特质,具有丰富的刚美意蕴,因此它属于刚美范畴。 相似文献
15.
在新近落成开放的首都博物馆中,专辟有一个“佛造像”展厅,里面陈列了在北京出土、制作的不同时期、不同材质、不同题材的佛教造像。这些造像以实物形态,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佛教在北京地区的传播。本文以首博馆藏造像为线索,简述北京地区佛教造像艺术的发展变化。北京地区古代称为燕地,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属石氏前赵、后赵统治。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中,就多处记载了石勒、石虎笃信佛教,请僧、供养、造像、流布等事。现藏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馆的后赵建武四年(338)铜镀金禅定佛,就是最好的证明。魏晋南北朝,是佛教在中国空前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17.
一就其本来形态而言,哲学具有不同于特定学科的特点。如所周知,作为智慧的探求,哲学有别于多样的、分化的知识形态。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哲学曾被视为科学之母,欧洲中世纪便往往把科学归为哲学的分支,并称其为"自然哲学"(natural philosophy)。直到20世纪,爱因斯坦依然认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1]以哲学为"全部科学研究之母"是否确切,诚然可以进一步讨 相似文献
18.
<正>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一种实践哲学、一种实践的唯物主义,这是30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最重要的理论贡献之一。然而,从理论上论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实践哲学,这还仅仅是我们重新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特质的开端,更进一步的问题还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城市景观建筑形态的美学价值及设计效率,以凸显城市景观建筑的区域性特征为目的,在学习城市景观建筑参数化设计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设计原则,进而构建城市景观建筑参数化设计的思维过程。同时,归纳利用参数化方法设计的景观建筑形态的特征,从中归纳问题并找出基于参数化方法的城市景观建筑形态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人类是否对自然承担直接道德义务"的问题为根据,可以将西方环境伦理学划分为非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环境伦理学存在尖锐的分歧和激烈的争论背后却具有理论基础、价值立场的一致性。从理论基础的一致性看,它们都割裂自然观与历史观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使得它们不去探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下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实际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关系是如何断裂的,进而把生态危机的本质归结为生态价值观的危机,秉承的都是一种抽象的文化价值决定论;从价值立场的一致性看,它们不仅都是为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辩护的伦理学,而且漠视人民群众和发展中国家为了消除贫困追求生存的发展权与环境权,是一种以追求"生活质量为导向"的"西方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学。我国的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开始于对西方环境伦理学的引进、评介,由此形成借鉴或认同人类中心主义或非人类中心主义两种类型的生态文明理论。随着学术界对西方环境伦理学在理论基础和价值立场上的缺陷的认识更加深入,学术界提出了环境伦理学本土化的理论主张,这也使得学术界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在吸收西方环境伦理学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建构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