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92篇 |
免费 | 27篇 |
国内免费 | 95篇 |
专业分类
17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42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53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37篇 |
2015年 | 65篇 |
2014年 | 176篇 |
2013年 | 72篇 |
2012年 | 76篇 |
2011年 | 102篇 |
2010年 | 114篇 |
2009年 | 131篇 |
2008年 | 94篇 |
2007年 | 58篇 |
2006年 | 45篇 |
2005年 | 58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72篇 |
2002年 | 69篇 |
2001年 | 65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佛教逻辑有别于西方形式逻辑的一项重要特征,在于对论证前提为真的强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因三相"理论。论证前提的真,在陈那著作中又被理解为辩论主体将该前提确定为真。这种"确定"体现为文献中对"极成"(prasiddha)、"成"(siddha)、"决定"(ni?cita)、"见"(d???a)、"已知"(vidita)的强调。这些表达辩论者认知状态的词汇,皆可概括为佛教逻辑中的"认知算子"(epistemic operator)。本文通过研究东亚因明与法称两个传统对陈那《正理门论》中"决定同许"的理论设定的不同解释,说明因明传统在陈那奠定的方向上,进一步采取了"论辩解释"(dialectic interpretation),将"确定为真"解释为在辩论的情境中为辩论的双方承认为真(共许、同许)。法称《释量论自注》对陈那"决定同许"的解释,则表明由他开启的传统在陈那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了"认知解释"(epistemic interpretation),将"确定为真"解释为在认识论的意义上得到确定(ni?cita/ni?caya,决定),即为有效认知的手段(量)所证成。这是因明传统与法称传统的一项根本差异。因明传统对辩论术的关注,极有可能反映了法称以前印度学界对陈那思想的诠释路径。 相似文献
42.
秦刻石是秦代政治精英用来称颂秦德、证明秦王朝统治之正当的碑文。其七篇刻石文有其固定形式,即以功证德,通过描述秦王朝的功绩事迹来说明万民受秦德恩泽。在固定形式之上,七篇刻石文的叙事逻辑也有其变化,即逐渐凸显秦法的意义,并将之与秦德联系在一起。借助于秦法的特别之处,刻石作者进一步展开了其对政治语境下的时空观念的思考,并尝试塑造理想上能突破时空限制的秦帝国叙事。 相似文献
43.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筮法·祟》章所见“艮祟”之鬼神名“楒■”,当读作“蚩尤”。“蚩尤”之读,与《祟》章所见鬼神体系及《筮法》恶爻用象不悖。据此可推得“劳祟”之“风”当解作“风伯”,而“巽祟”之“巫”当是巫咸之类也。 相似文献
44.
中国大陆与佛教有关的刊物有三类形式:第一类为教外研究机构主办的纯学术刊物,如《世界宗教研究》、《敦煌研究》、《中国藏学》、《五台山研究》、《禅学研究》等,中央级的佛教专业学术刊物则暂付阙如;第二类为佛教界主办在社会上公开发行的人文刊物,目前有从《法音》这一母体先后分离出来的《佛教文化》和《佛学研究》二种;第三类为各级佛协或佛学院主办在教内流通的宗教刊物。从量上来看,佛教界主办的佛教刊物已占据有关杂志的首位,成为佛教文化建设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从质上来看,近几年随着佛教教团的重建,其水准也不低于海外华人地区的同类刊物。本文介绍的是佛教界主办的后二类刊物。文革之前,国内佛教界主办的佛教刊物曾有《现代佛学》、《弘化》、《觉有情》等数种。至1964年。 相似文献
45.
46.
47.
48.
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的巨赞法师(1908—1984),他是一位有高度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僧。俗姓潘,名楚桐,字琴朴,原籍江苏江阴。他自幼勤奋好学,渴求知识,早年毕业于江阴师范学校,后入上海大厦大学学习。1931年,经太虚法师介绍,在杭州灵隐寺披剃出家,法名传戒,字定慧。后改法名为巨赞,在宝华山隆昌寺受具足戒。 相似文献
49.
《佛教文化》期刊社: 在《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这本书的封面上有两幅禅照,漫天红霞之下,一位慈祥可亲的老人如处定中,妙乐融融,法喜充满,溢于颜表。他就是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先生。我接触南老先生大作始于1991年。因为我在1988年以后,曾一度醉心于禅,在无师临炉指点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