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0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6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中国心理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会议于2007年11月8日至11日在河南省开封市河南大学举行.本次学术大会是中国心理学会首次在中西部地区举办,对我国中西部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2.
<文心雕龙>中的创作理论是刘勰以推崇孔子教化的名义,用儒、道等家的思想对文学创作理论的阐发,本文拟返本复源,找出其中的儒、道思想脉络,以彰显古圣先贤之学在文学领域里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3.
德性作为一种内在自觉的约束力在古代社会中曾经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各种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础.近代以来,德性却在各种"强力场"的强势冲击下逐渐"边缘化".时这种"边缘化"的产生,现代性无疑有重大的责任.在德性伦理的重建中,德性伦理也存在着自身的悖论,这就要求伦理学界互相借鉴,以期实现道德伦理体系的完整性和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4.
余治平 《哲学动态》2008,23(2):13-18
具有悠久而璀璨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从来都不乏自己的哲学思想、观念与形上追求.但以纯粹理论形式与独立学科面目出现的哲学,则显然是近代之后的事.  相似文献   
145.
无论是肯定或否定形上学可能性的哲学家,都主张要从人的切身存在出发展开对于存在的追问或考察。冯友兰在实证主义拒斥形上学的基础上重建逻辑化的形上学,其体系凸现出逻辑与存在的矛盾。尤其是他脱离人的存在而对存在的形上层面(天道)所作的纯粹形式化的构造,更不能担当起形上学追问终极存在的职责。但是当他离开天道而进入人的存在形上之维(人道),并以道德规定人道,即暗合哲学史上有关存在的追问或考察必须面向人的存在的一贯思路,又表明其决心走出天道观思辨构造的困惑,而将人的存在指向道德之域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146.
《天风》2012,(5):5-5
<正>编者按:信仰是文化之核,文化是信仰之表。信仰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文化。基督教信仰传入中国数百年,如何扎根中国文化,在中华大地上结出硕果,是中国基督教必  相似文献   
147.
传媒介入医患纠纷的原因及作用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传媒介入医患纠纷的原因及作用。经过分析发现,竞争的需要、经济的需要和受众的需要是传媒介入医患纠纷的主要动机和原因。总体而言,对传媒介入医患纠纷应持肯定态度。它在将医患矛盾进行公开化,唤起公众对医患纠纷问题的重视,提升公众参与意识,以及促进解决结果的公平性与公正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8.
学习迁移泛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一般指先前学习已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对以后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及研究解决问题的影响。通过学习迁移现象在中医教学过程中的不同表现,指出学习迁移规律是符合中医的教学规律的,有意识地应用学习迁移规律能够很好地促进中医教学,并就如何应用学习迁移规律改进中医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9.
探讨传媒介入医患纠纷的原因及作用.经过分析发现,竞争的需要、经济的需要和受众的需要是传媒介入医患纠纷的主要动机和原因.总体而言,对传媒介入医患纠纷应持肯定态度.它在将医患矛盾进行公开化,唤起公众对医患纠纷问题的重视,提升公众参与意识,以及促进解决结果的公平性与公正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0.
赵朴初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也是一位造诣颇深的佛学大家,还是一位佛教文化的积极弘扬者。近半个世纪以来,他充分发挥其在中国佛教界的领导作用,利用各种场合,通过多种途径,反复强调“佛教是文化”这一思想,致力推动中国佛教文化建设。“佛教是文化”的观点引起教内外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佛教文化事业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