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人们在做决策时常常要受到时间或知识的限制,有时还要受到其双重限制。关于人们是如何进行风险决策,早期有期望效用理论对其加以解释,但Allais悖论对其标准化地位提出了挑战。Simon的“有限理性”观点提出后,一些研究者开始致力于开发决策的“有限理性”模型。文章讨论并比较了无限理性的期望效用理论被Allais悖论杠杆撬动之后,有限理性的“占优启发式”和“齐当别”决策模型所能做的和所不能做的。两种模型的决策标准、计算策略以及未来研究的展望也一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2.
舅舅开了一家当铺,生意冷清,大家劝其关门,他却一意孤行,说,大家富了,总有遇到猝不及防的意外吧。清清闲闲,撑了几十年,舅舅把所有家当都赔进去了。  相似文献   
43.
关荣南 《天风》1995,(3):15-16
1994年12月25日晚,广西德保县那甲乡大雅基督教堂灯火辉煌,锣鼓喧天,歌声如潮,响彻夜空。堂内座无虚席,门窗外还挤满了人。这是该堂为欢度圣诞节而隆重举行的晚会。 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即将来临之际,大雅众弟兄姊妹决定以新的方式表达对神的颂赞。他们同心合意地祷告,最后一致同意按《圣经》“要用角声赞美他,鼓瑟弹琴赞美他;击鼓、跳舞赞美他,用丝弦的乐器和箫的声音赞美他”的教导,成立一个文艺队。  相似文献   
44.
《学海》2021,(1):189-195
以赛亚·伯林坚信文化对人具有特殊意义。他通过对维柯和赫尔德为主的反潮流思想家的解读,在价值多元主义的基础之上建构了一种文化多元论(cultural pluralism)——即文化并非是普遍单一,而是多元并立的。文化的差异性仅仅是人类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呈现,并不能形成一种囊括所有文化模式的人类共同体文化体系。从这种文化多元论出发,与个人自由相对的族群归属必须在肯定共同体价值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合理阐释。社群与历史文化之归属感是人类的根本需要,个体必须归属于群体并形成严格意义上的认同——亦即身份认同和肯定,否则将会在强制性同化中导致身份的丧失。伯林强调族群归属和身份认同的意义,强调文化不应该是单调的、统一的规则和格式,坚持在共同价值前提下尊重文化多元性和差异性,这是对西方自由主义普世主义梦想的一种反省、批评与自我纠偏。透过自由主义阵营中以伯林为代表的文化多元论对自由主义的批评,可辨识出一条穿透西方普世价值话语之迷雾、阐释族群归属和身份认同之意义的思想道路。  相似文献   
45.
刘霞  赵景欣  申继亮 《心理学报》2013,45(5):568-584
采用整群取样法对选自北京市的1551名流动儿童进行测查, 探讨歧视知觉对城市流动儿童的个体和群体幸福感的影响机制, 即内群体认同和群体地位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 以及不同归属需要下内群体认同和群体地位感的中介作用差异。结果表明:(1)公立学校小学流动儿童的个体和群体幸福感相对较高; 流动男生比流动女生具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 流动女生比流动男生具有较高的群体幸福感。(2)歧视知觉对城市流动儿童的个体和群体幸福感存在直接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并通过内群体情感认同和群体地位感的中介作用负向预测群体幸福感。(3)不同归属需要下歧视知觉对个体和群体幸福感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在高归属需要组, 歧视知觉对个体幸福感存在直接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并通过群体地位感和群体幸福感的双重中介消极地影响个体幸福感; 歧视知觉完全通过群体地位感的中介消极地影响群体幸福感。在低归属需要组, 歧视知觉对个体幸福感既存在直接的负向预测作用, 也通过内群体情感认同和群体地位感的中介发挥间接性的积极作用; 歧视知觉对群体幸福感只存在间接的消极影响, 内群体情感认同和群体地位感在其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这表明, 内群体情感认同和群体地位感在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受到归属需要的调节影响。  相似文献   
46.
刘东 《哲学动态》2012,(9):104-109
一双索引赋值的引入语义理论主要研究语言表达式的意义或内容。在可能世界语义学中,语句的真值是在单个的可能世界中考虑的。以可能世界语义为框架,我们一般讲语句p在可能世界w中为真或者为假,并可借此讨  相似文献   
47.
《易经》是卜筮书,但孔子在其中理解到“刚健中正”的思想内容,于是以此精神改造儒家,使之从相礼的小人儒发展成刚毅木讷的君子儒。孔门提倡杀身以成仁,这仁诚的理论与《易经》生生不息的思想相结合,为后来仁学的发挥打下基础。儒家的道德哲学是实践哲学,当代的新儒家如果脱离儒家道德哲学的实践性,会失去儒家的根本精神,他们的学说也只能作为哲学教师课堂上的教材,很难称之为“新儒家”。  相似文献   
48.
姚峥嵘 《学海》2005,(1):182-185
自传性文学作品是一种常见的文学表现形式。这种作品有别于其他传记性作品的特点在于 ,传主的个人经历作为作品的主线 ,体现他的生活经历。这种作品一般来讲由被传记者自己来完成 ,但由于涉及文字表达的缘故 ,一些被传记者并不具有这种能力 ,于是就出现了执笔人。这就产生了自传性文学作品的著作权归属问题 ,本文拟对这类作品的著作权归属问题进行一番讨论。  相似文献   
49.
5·12地震灾民安全感与PTSD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地震灾民安全感状况进行调查并探讨其与PTSD的关系。方法:使用自编地震灾民安全感问卷(Perceived Security Questionnaire for Earthquake Victims, PSQ-EV)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平时版(PTSD Checklist Civilian Version, PCL-C),在震后一个月时对德阳、绵竹和什邡等地290名灾民进行测查。结果:安全感问卷的三个维度: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和确定控制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安全需要维度上,不同年龄段存在显著差异;ƒ安全需要和确定控制感与PTSD 回归显著。结论:地震灾民在灾后安全需要的满足程度偏低;灾民安全感与创伤后应激反应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0.
现代多元社会中,宗教与信任之间的关联更加复杂;用任何单一维度理解二者关系都是不充分的。根据长三角宗教信仰调查数据的回归分析表明:(1)基督徒群体与佛教徒群体在政府信任上没有显著差异,这意味着宗教归属并不影响人们的政府信任水平;(2)无宗教归属的社会大众对不同宗教的信任,同他们对政府的信任之间,有着不同的相关关系。据此,可以拓展对基督教中国化的理解,一方面,不应把基督徒视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来特别对待,而是通过一般适用于全社会的绩效因素等培育政府信任;另一方面要建立各个宗教之间的理性互动空间,消除社会大众对基督教的不合理想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