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5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32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250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马克思主义宗教批判理论及其对当代无神论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人们正确认识宗教的发生、发展、消亡,提供了基本的原则与方法。在此过程中,也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若干观点,这些观点让我们认识到:(1)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应与宗教发生根源的分析结合起来;(2)无神论的推广应与宗教学研究结合起来;(3)坚持无神论应与坚持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结和起来。  相似文献   
952.
时间问题是列维纳斯他者伦理的地基,其核心是历时性(Diachronie)。历时性揭示了时间的异质性结构,同时也奠基了精神自我揭示和伦理的基本关系。历时性指出了时间的断裂与非连续:过去是不可追溯和不可弥补的过去,当下是不断破裂的瞬间,未来是纯粹的未来。时间作为一种绝对的异质性在他人的到来中进入意识,构成了精神全新的经验。关于他人的经验既是时间本身,也是基本的伦理事件。在无限的视域下,时间指向一种没有神的神学。不同于胡塞尔、海德格尔和罗森茨威格,列维纳斯通过时间的历时性指出了一种精神与上帝关联的途径,而这个途径最后在伦理的他人那里获得了实现。  相似文献   
953.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在其代表作《符号形式哲学》第3卷中提出的“符号性孕义”概念,历来被学界公认为理解卡西尔哲学整体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近年来学界关注最多的一个概念。不过,对这一概念所作的系统性阐释,迄今还付之阙如。该著在对符号形式哲学理论基础予以澄清的基础上,对这一概念的历史起源、哲学内涵,以及在整个卡西尔哲学体系中的有效性等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并在“精神作为的自由”中对这一概念作了进一步的奠基。  相似文献   
954.
该著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发表的关于儒家哲学的文章,试图结合中西方道德哲学中的主要概念、原则、理论框架等,重新解释儒家哲学的当代意义。作者认为,可以将儒家伦理学说的核心与基础理解为存在论意义上的“感动论”,而儒家的示范性道德人格的重要性就在于它能够感动、激励人们行善。  相似文献   
955.
德国古典哲学历来被看作哲学研究的模板,然而,这种看法之所以形成有其历史的和时代的原因。中国传统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在精神风格上的契合以及历史的原因,使得中国哲学更容易把德国古典哲学接受为模板。西方哲学的近代发展以及当代哲学的演变又使得德国古典哲学逐渐变成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特殊历史阶段或特殊哲学形态。重新审视德国古典哲学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西方哲学的近现代发展,更好地理解哲学的性质。  相似文献   
956.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逻辑学在北美国家经历了一场“逻辑的实践转向”的变革,即通过关注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推理模式,让人们避开思维误区,直达理性思考,发挥逻辑学在培养人们的理性思维能力方面更直接的作用;同时也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改革浪潮,“培养独立思考的人”已成为当代高等教育改革的世界性共识。该著即是这一趋势的引领者、实践者和倡导者。其目的在于全面提升人们的推理能力,对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论证、演绎和归纳、推理谬误、语言的使用、文章的撰写、广告与新闻中的陷阱等作了系统介绍和分析,对认识和反思我们所处的时代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7.
历史上,藏传佛教寺院经济来源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大致而言,有以下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958.
毛国民  张梅 《管子学刊》2024,(1):102-113
朱熹人性论属于一性还是二性,学界多有争议。如要把握此争议的关键点,首先,必须既立足“理气”关系论分析朱熹人性论内涵,又要立足宇宙论或本体论、事实或价值取向等角度,去梳理心学派、气论派以及理学后学对人性论的争议。其次,魏校人性论“两个路向”可作为一种分析视角,即“生之谓性”路向,将“性与习对”,从存在论、事实层面来界定人性,形成人性论发展史的第一传统;“天命之谓性”路向,则“以性与命对”“性与天道对”“性与人道对”,从实践论、价值层面来界定人性,从而形成人性论第二传统。在把握这两个关键点的基础上,再分析一性或二性观点分歧的缘由,并在“理气不离不杂”“性即理”语境下阐释朱熹人性论。阐释结论是:朱熹人性论兼有“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一而二二而一”观点,绝非“一性或二性”的机械划分。  相似文献   
959.
大五人格情感开放性子量表(openness/feeling)能否预测内隐序列学习的问题存在争议。本研究采用概率性内隐序列学习范式, 比较高低情感开放性者在各反应刺激间隔(response stimulus interval, 即RSI)的差异。发现:(1) RSI = 0 ms和250 ms, 高分组在转移组块后习得高概率序列, RSI = 500 ms及以上在其之前习得; 所有RSI点低分组都在其之前习得。每个RSI点只有高分组习得低概率序列。证明随RSI增加两者内隐进程有本质差异, openness/feeling子量表可预测内隐序列学习个体差异。(2)低概率序列可作为测量概率性内隐序列学习及个体差异的新指标, 经典转移组块、再认、生成任务的测量效果却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960.
刘松博  李育辉 《心理学报》2014,46(6):852-863
员工跨界行为正在成为团队领域的热点课题, 但目前为止尚缺乏在中国情境下关于员工跨界行为作用机制的系统研究。本研究通过对来自61个团队的领导及其292名员工的两波纵向数据进行跨层分析, 将文化和社会网络理论整合入跨界行为领域, 在控制了个体层次的员工年龄、教育程度、性别、本团队工作时间和个人的集体主义导向, 以及团队层次的团队规模后, 发现员工跨界行为有助于提升其团队内部网络中心性的地位, 并进而促进其任务绩效, 团队集体主义氛围在员工跨界行为和网络中心性的关系中到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