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7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32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250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采用经济信心问卷、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和气质性乐观问卷对60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大学生经济信心与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以及气质性乐观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经济信心与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显著正相关;(2)气质性乐观在大学生经济信心与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其中,当大学生为低气质性乐观时,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随着经济信心的增长而大幅增强;当大学生为高气质性乐观时,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也受经济信心的影响,但是其变化远不如低气质性乐观大学生显著。  相似文献   
882.
本文探讨了伪狄奥尼修斯(即德尼斯)对费耶阿本德的影响,认为后期费耶阿本德从德尼斯那里吸收了一种形而上学主张,意在支持认识多元论。本文介绍了两者共同的认识论关切,即对人类获得关于终极实在的知识的可能性的否认;随后,考察了德尼斯在《神圣名称》中关于上帝"不可言说性"的论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费耶阿本德如何把德尼斯关于神的不可言说性解释引入他自己的形而上学,以便为认识多元论提供新颖论证;同时,说明充分了解德尼斯的影响对我们理解费耶阿本德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得出的结论是:德尼斯对后期费耶阿本德具有重要影响,但这种影响却被忽视了。  相似文献   
883.
妒忌是指意识到自己缺乏他人更优越的品质、成就或所有物而产生的自卑、敌意和怨恨等混合情绪,妒忌者渴望得到妒忌目标的优势或希望妒忌目标失去优势。作为一种指向他人财富的复杂情绪,善意妒忌和恶意妒忌会引发不同的行为结果,这主要取决于个体对他人财富的认知评估过程。妒忌通常由向上的社会比较而产生,社会事件应得性、主观公平感、核心自我评价等认知都会对妒忌产生影响。本文从社会比较判断、认知加工过程和神经生理功能等角度来分析妒忌的产生过程和认知机制。基于现有不足,未来的研究可以在妒忌情绪的发展特征、妒忌体验的测量方法和妒忌功能的分化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84.
海德格尔等批评康德的心灵是非具身的。康德在《形而上学讲座》中明确坚持心灵与身体是结合起来的,尽管心灵在身体中没有确定位置,但在人类生命之中,心灵总是具身的。对1768年《对空间中的方位区分的最终根据的考察》的论证分析表明,心灵的具身性思想对康德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阿默克斯等的研究也表明,心灵的具身性思想对理解《纯粹理性批判》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885.
面孔吸引力是对个体容貌的审美评价。根据进化心理学的观点,面孔吸引力是配偶价值的线索。这一假设是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面孔吸引力研究的前提所在。本文就涉及这一核心假设的研究进行梳理,重点关注影响面孔吸引力的形态特征与配偶价值的关系。这些形态特征包括面孔的性别二态性特征,面孔的波动性不对称特征以及面孔的肥胖特征。  相似文献   
886.
李婕 《心理科学》2016,39(2):424-429
本研究从侵犯者角度出发,探讨受害者不同应对策略是否会影响侵犯者的再次侵犯。研究1采用囚徒困境范式,考察62名大学生应对策略和报复机会对再次侵犯的影响。研究2采用故事情境法,考察227名被试应对策略、年龄对悔改动机和再次侵犯的影响。结果发现,应对策略、年龄的主效应显著,二者交互作用显著,被试年龄越大对报复者侵犯的可能性越低。启示我国目前仍应以报应性司法模式为主,可在青少年群体尝试恢复性司法。。  相似文献   
887.
段珅  孟陆 《心理学报》2021,53(11):1271-1285
排名列表是帮助消费者快速识别品牌或产品优劣的手段。研究基于空间隐喻理论, 探究排名列表的不同展示方式(垂直vs水平)对消费者列表项目评价的极化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5个实验发现: 消费者对于垂直排名列表相比水平排名列表中的项目具有更大的评价极化效应, 并且验证了项目感知差异在上述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即垂直排名列表的评价极化效应是由个体较高的排名列表项目感知差异所驱动的。此外, 当属性可评估性较低时, 才会出现不同列表项目的评价极化效应; 相反, 当排名列表项目属性可评估性较高时, 该评价极化效应消失。  相似文献   
888.
配对调查了591户家庭的亲子被试,考察了亲子女性别、子女年龄对双元孝道代际传递的影响。结果显示:(1)权威性孝道和互惠性孝道分别在父亲、母子与子女之间具有相似传递模式,但母亲互惠性孝道还能够预测子女权威性孝道;(2)子女性别能显著调节整个模型,母亲互惠性孝道能预测男性子女权威性孝道,但不能预测女性子女的权威性孝道,且母子之间互惠性孝道传递效应显著高于母女,并显著高于父子之间的同一路径系数;(3)子女年龄对模型的部分路径系数具有显著调节作用,母亲互惠性孝道仅能预测成年子女权威性孝道,母亲对成年子女的互惠性孝道代际传递效应显著高于父亲对成年子女,而父亲对青少年子女的互惠性孝道代际传递效应显著高于其对成年子女。据此研究结果,亲子性别和子女年龄是影响双元孝道代际传递的重要“传递带”。  相似文献   
889.
进化心理学观点认为两性冲突是一个性别达到最佳适应的过程被另一个性别所阻碍,其根本原因是两性繁衍成功的根本进化利益存在冲突。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根据两性敌对性选择理论,两性冲突可以分为基因座内的两性冲突与基因座间的两性冲突,前者可由性选择理论解释,后者涉及到两性的适应与反适应以及在军备竞赛中的协同进化。而两性冲突缓和则可以由费舍尔模型与基因复制理论、性别二态性和一夫一妻制度解释。两性冲突及缓和也分别具有进化心理学的相关实证依据支持。未来两性冲突领域的研究需要提升研究方法的客观性及两性冲突特质的多样性,并关注两性冲突缓和的现实有效途径以及婚配制度与评估方式对繁衍成功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890.
以往的实证和理论研究对幸福感稳定性与变化性问题持有不同观点。设定点理论认为幸福感通常保持在设定点位置, 动态平衡理论(及其变式——主观幸福感稳态理论)进一步强调幸福感在围绕设定点的某个范围内波动而呈动态平衡状态, 享乐适应理论在动态平衡理论基础上从情绪适应的角度分析了幸福感维持稳定的原因, 这三个理论均强调幸福感维持在某个平衡水平。相反, 持续幸福理论强调幸福感是可以提升的, 能发生长期的变化。这些理论观点的差异本质在于如何看待幸福感的稳定性与变化性, 我们借用生物学中的“稳态”“稳态应激”概念及物理学中的“跃迁”思想, 认为幸福感不仅存在稳态, 也会出现稳态应激, 并可由此引起幸福感稳态的跃升。这一整合视角为幸福感研究提供了新的解释框架, 也对幸福感的持续提升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