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永恒轮回与强力意志是尼采哲学中的两个主导性学说。本文认为在这两种学说之间存在一种紧张的悖论式关系。本文将首先阐明永恒轮回、强力意志的含义,并进一步阐释永恒轮回与强力意志之间的这种悖论式关系,并最终将这种阐释与对西方形而上学的批判联系起来。本文认为,我们只有站在存在之真理被遮蔽的角度上、站在形而上学终结的角度上,才能理解永恒轮回与强力意志之间的悖论式关系。尼采以永恒轮回与强力意志思考了古希腊哲学开端中的生成与存在,触及了形而上学史上的赫拉克利特主义和巴门尼德主义。但这种思考方式是非希腊式的,是极端现代式的。尼采以永恒轮回与强力意志彻底耗尽了形而上学的一切可能性,彻底遮蔽了存在之真理的声音,以生命之强力为标准来解释一切,从而使现代人不得不直面虚无主义的问题,直面西方哲学的危机。  相似文献   
82.
如果说心灵哲学是当代西方学术界的“第一哲学”,那么,以“客观决定性VS.意志自由”为核心问题的行动哲学研究,则是这种哲学研究在当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基本发展趋势,因而只有在研究客观决定性和意志自由的相互关系方面取得了根本性突破,行动哲学和心灵哲学研究才有可能取得实质性进展。不过,由于绝大多数研究者都没有通过对惟理智主义研究方法论的深刻批判反思而达到方法论的自觉,所以,只有真正实现了对由基本倾向、思维方式和研究模式构成的研究方法论的彻底变革,这样的突破才是可能的;本文认为,以社会个体生成论彻底扬弃和取代基于抽象个体的预成论,是实现这种变革的富有建设性意义的学术理路。  相似文献   
83.
王国维美学的道德走向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国桥 《现代哲学》2008,(2):121-127
妥善安置尘世间的恶,审美与道德具有了一致性.让天才担当道德使命,有如灵光乍现,是康德美学本土化的一项重大收获.在天才所构筑的灵动世界中,王国维在珍视审美质素的同时,还彰显了自由意志的积极意义,展现了汉语思想遭遇康德后的奇特状貌.王国维美学走向道德的深层原因,在于他把道德视为真正的"息肩之所",以及社会长治久安的最后保障.  相似文献   
84.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呜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  相似文献   
85.
杨玉昌 《现代哲学》2004,2(4):121-127
本文通过分析叔本华的意志和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探讨了哲学问题与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问题,认为叔本华和维特根斯坦分别提出意志和语言游戏的目的是要通过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来消除传统的哲学问题。他们的这一探索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哲学的性质、意义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6.
海潮 《思维与智慧》2004,(11):48-48
爱好野外旅行的约翰独自一人前往非洲,在浩瀚的沙漠中他迷路了,只带有少量淡水和干粮的他,既要承受灼人的热浪、难捱的饥渴,又要提防随时来袭的野兽,以及内心不断滋长的恐惧和绝望。在坚持与放弃之间,他选择了前者。五天后,精疲力竭的约翰奇迹般走出了沙漠。在咖啡厅里,朋友们好奇地问他是如何走出沙漠的,约翰说:“在那样的绝境中,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的前面。”  相似文献   
87.
一、前言 “天主说:让我们照我们的肖像,按我们的模样造人,……。天主于是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就是照天主的肖像造了人:造了一男一女。”这端圣经可以说是《创世纪》中天主创造世界的中心工作,也是世界被创造的最后工作。在完成创造人的工作之后,天主看了自己所创造的一切,认为样样都很好,这时天主才停止了他的创造工程,休息了。可见整个的创造工程  相似文献   
88.
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张林  周国韬 《心理科学》2003,26(5):870-873
1 引言  自二十世纪 80年代以来 ,自我调节学习 (Self RegulatedLearning)已经成为西方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也是社会认知理论中的一个主要亮点。自我调节学习不仅仅表现为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行为策略 ,稳定的自我调节系统也成为学习者本人的一种优秀个性品质 ,构成其人格的核心。本文将对国内外有关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研究内容进行介绍 ,为我们深入研究自我调节学习理论提供方法和借鉴。2 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产生  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提出主要来自于对美国三次教育改革运动的反思。第一次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89.
康德的道德哲学与其政治哲学是逻辑一致的,康德认为正义的优先性在于人先天的自由,而自由的主体坚持正义和遵从道德,则在于人的实践理性自身具有的善良意志,康德就这样通过自由、实践理性、善良意志等概念为道德奠定了基础。然而它仍然是先验的、空洞的,唯有从道德是人存在的方式这一存在论的根基处入手,才能理解道德并使其获得自身存在的坚实根基。  相似文献   
90.
谢林“Potenz”概念探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鹏 《世界哲学》2005,(2):63-67
Potenz是谢林哲学的标志性概念.在以往的相关研究中,我们大多是从"幂"这个数学含义出发来理解它的.而本文则通过词源和思想史方面的考察,指出这个概念的思想根源更多地是在犹太-基督教传统中的"创造"观念里.也就是说,Potenz概念的基本含义其实是"(创造)力",而不是单纯数学形式意义上的"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