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论习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民族在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已历史性地提出了必须改变旧习惯、树立新风尚、移风易俗、建设新文化的问题。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一个社会的时代精神,总是存在于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中,并总是通过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呈现。风俗习惯既是认识一个人、一个民族之文明状况的最简洁明了的窗口,亦是提升个人道德品质、振兴民族精神的最有效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42.
生物进化体现了生物世界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普遍现象,整个进化史可以人类社会出现的界划发为自然状态的进化和人类智慧,意志指导下逐渐展开的人工进化或自由进化,人类的进步必须要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科学必将吸取系统论,理性论和人文精神而成为人类迈向自由地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43.
在东洋哲学中,儒学从初期开始就带有强烈的现世、现实的倾向。在儒学史上,这一现世、现实倾向经常以“实际性追求”的精神起作用。自孔子以来,这一“实际性追求”的精神就从“修己”、“安人”(治国)的角度被发挥出来。即:这一精神与和个人修养相通的伦理、道德和礼共同发展了理想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44.
一、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是客观存在于教学过程中的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本质联系,具有客观性、普偏性、稳定性、必然性。教学规律是制订教学原则,选择和运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科学依据。主要包括四条规律。1、简捷律。教学必须以间接知识为主,使间接知识和直接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员简捷地获得较完全的知识。使学员避免重复前人的错误和曲折,最有效地掌握知识,在新的起点上继续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攀登新的科学高峰。  相似文献   
45.
天(上帝)之微观“天”与“上帝”在古人心中,是非常原始的观念,他们认为天或上帝是无限完善的神,创生宇宙人类,与人的关系非常密切,他的意志降在人身上,即是天命,天命表现于芸芸众生应遵守的道德规范上,即行善避恶。天或上帝与其他神灵不同,上帝是唯一的至上神,而其他的神灵不只一个,古人相信上帝之下,派有众神管理宇宙事物。如:山川之神、日月之神,古人肯定天地万物之发生,是上天使之发生,万物的存在、自然律和道德的存在、人类的命运,在天或上帝身上才能找到最后的理由。在他们心中,这是一位有位格的、主宰性的至上神…  相似文献   
46.
高山杉 《世界哲学》2007,18(2):98-112
中国现代学术的开辟者、文史学家王国维早年研究、介绍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哲学思想,主要是依据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出版的数种叔本华作品英译本。在《静盒文集》的正、续编中,他以多种方式引用和化用了这些英译本的原文,以实现他建立一种“中西化合相互推助之学”的理想。本文对这些脱胎于叔本华作品的文字做了考证和还原,试为评估王国维对西洋哲学的理解提供一个客观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7.
曾云 《现代哲学》2012,(6):64-71
胡塞尔试图在意志现象学基础上建立严格意义上的形式实践学。他批判地继承了布伦塔诺的形式命令法则,揭示出,意志在实践选择中遵循的普遍法则是:"做你能达到的最高善",它建立在形式价值论基础上。意志是一种实践可能性行为。作为意志追求目标的最高善是建立在"实践可能性"基础上的,它通过意志明察来实现。由此胡塞尔批判了康德的绝对命令理论。  相似文献   
48.
"超人"是"上帝之死"这一事件中的主角之一,而不理解"疯子"及其与"超人"的关系就无法完全读懂"超人"。上帝死了,"疯子"承认自己是凶手之一,而以权力意志为本质的"超人"也是上帝走向死亡之路的推手,"疯子"或者凶手是"超人"的第一幅面孔;上帝死后,"疯子"呼喊着寻找上帝,"超人"作为本质上失去上帝的人,不知所寻为何却同样处于寻找的维度之中,寻找者是超人的第二幅面孔;在"上帝之死"这一事件的发生过程中,"疯子"对围观者和"超人"对"迄今为止的人"都体现出一种超越,并在信仰之可能性、寻找之态度、思之有无这三个方面表现相同,超越者是"超人"的第三幅面孔。对这三幅面孔的描绘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超人"之超越性,并有助于全面把握尼采视阈中人之本质的绽出历程。  相似文献   
49.
50.
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侗族大歌被誉为"具有世界水平的民间音乐",是侗族文化浓缩的精华。侗族大歌的洋洋外观是生命意志的本真活动,生命意志的跃动正是侗族大歌产生的源泉。产生和发展,就是把自然声音融入歌声来表达人的情感,结合多耶舞使个体的人走出日常生活的樊篱和束缚,消融在歌舞的洪流里,让个体生命的高歌成为集体的狂欢,达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大地的共生共在。侗族大歌既是酒神又是日神的艺术作品。婉转的旋律正是这种"意味深长之奥秘"。侗族村寨大多依山傍水,侗家人通过对生存的深刻体验,在对生存的痛苦的反抗中形成了"艺术的形而上学",是"此岸慰藉的艺术"。侗家人正是这种在侗族大歌的家园中放逐自己的酒神情绪,沉醉于审美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