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道德责任是伦理学的核心概念。为确定道德责任,亚里士多德引入了"出于意愿"的概念,并借用"始因"来说明何为"出于意愿",由此引发了关于意志是否可以为始因即自由意志的争论。站在决定论的立场,尝试从相容论的角度,说明道德责任不必以自由意志为前提。  相似文献   
33.
1.前言 下述行为司空见惯,我们差不多每天都会碰到:在作出了“X会是最好的做法”的判断后,形成了坚定而无条件的去做X的意向,最后却做了与之背离的Y。我们都得同意,人们常常故意做一些不符合他们的道德理性或计策(pmdential)理性的最优判断(bestjudgment)的行为。  相似文献   
34.
在反对生殖性克隆的诸种理由中,尊严论证是最具有说服力的道德主张.反对生殖性克隆的基本共识是,基因组被他人预先决定会导致克隆人的尊严被贬损.尊严论证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基因被决定为什么会导致尊严被贬损.一般情况下,纯粹工具性的克隆意图,会导致克隆者将自己的自由意志强加于克隆的自由意志之上,从而导致自由意志主体间的对等性的破缺,使克隆人的尊严在原初意义上就被贬损.但是上述情况不能涵盖所有的克隆意图,在其他情况下,克隆人的尊严是因为自由意志的实现受到限制而被侵犯的.  相似文献   
35.
生物自然主义:塞尔对自由意志的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自由意志问题的解答中,传统的相容论和心理决定论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未能令人满意地回答这一问题。塞尔试图把自由意志的心理状态说明与神经生物学解释结合起来,认为在自由意志行为中存在间隔。在解释我们的自由意志行为时我们有必要先设一个不可约减的非休谟式的自我。这种阐释虽然符合我们的日常经验和科学说明,但却引发了一个新难题:我们的神经元系统的决定性是如何与意志自由行动中的间隔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36.
沈顺福 《现代哲学》2012,(1):110-115
任何一种价值观都是相对的,包括儒家的仁义礼智等.这种价值观得到了宣扬并被某些主体接受时,新主体因此而产生.主体的产生,从西方理性主义(康德、黑格尔等)的哲学角度来说,便是善良意志的发生;从中国儒家哲学的角度来说,便是诚意或德性的发生.意志、德性是存在的绝对者.绝对仅仅是存在自身(identity)的规定性.绝对,从时间的角度来说便是永恒,从空间的角度来说便是普遍,从逻辑的角度来说便是无限.主体接受外在、客观、相对的事实时,主体的意志、德性随之而产生.意志与德性的产生标志着永恒、普遍、无限的绝对者的形成.相对者走向了绝对者.普遍价值因此而可能.  相似文献   
37.
一步之随想     
生命是一段旅程,一个人能否走得轻松快乐,走出成功精彩,关键是,在适当之时,迈出恰到好处的那一步。遭受磨难之时跨一步。人之一生注定会遇到各种坎坎坷坷,不必消沉懈怠,不必怨天尤人,没有过不去的沟壑,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苦难与挫折能磨砺人的意志,锤炼人的品格,锻造人的毅力,只要咬紧牙关奋力跨过去,迎来的必然是一片艳阳天。追逐梦想之时闯一步。梦想  相似文献   
38.
祭孔仪式雅乐是为祭祀仪式的目的而服务,本文以祭孔乐舞在地方存在方式为线索,在滇建水地区的空间范围内,展现了祭孔乐舞在这一地区的历史风貌。通过对该地区祭孔乐舞的乐章、舞蹈、以及乐舞规制等内容的解读,阐述了国家意志通过乐舞渗透到地方社会的机制,国家通过乐舞操演达到教化民众,强化儒家思想巩固国家统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39.
用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检索"意""志""意志"等词汇,运用内容分析法,发现中国文化认为"意""志"是人体器官"心"所具有的能力,心包含"性"与"情","意"、"志"统属于"情";基于此,先秦文献中使用"意"或"志"时可以互换,"志意"、"意志"含义相同;心以自禁、自使的能力"节"意、"立"志,于此层面上所说的"意志"才具有心理学含义,指克服自身缺陷而与善性合一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40.
为探讨自我客体化对女大学生限制性饮食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采用自我客体化量表、体像比较量表、限制性饮食量表和意志控制量表对487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自我客体化、社交网站体像比较和限制性饮食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意志控制与自我客体化、社交网站体像比较以及限制性饮食均呈显著的负相关;(2)社交网站体像比较在自我客体化对限制性饮食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3)自我客体化对限制性饮食影响的直接效应以及社交网站体像比较中介效应的后半路径均受到意志控制的调节,即在低意志控制群体中,这两种效应都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