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新加坡开埠于1819年,但新加坡道教信仰的起源,很可能更早于开埠前的马来酋长管辖阶段,而且是肇始于安葬移民海上浮尸和树下死尸的移鬼形式,属于从坟地庙宇拓展出来的大伯公信仰。这项研究所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新加坡道教信仰的起源属于移民迁徙半途不幸死亡而成的移鬼形式,比一般学者认为的移民携带香火或神像分身渡海南下的移神形式更早,其祭祀初衷也更自然和纯朴。  相似文献   
22.
中国民俗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中国百姓的生活行为无不受其影响,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民俗文化也会产生异化和衍变,产生出俗信与迷信的不同现象。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如何正确理解俗信与迷信显得颇为重要,从民间禁忌的角度来谈民俗,或许能找出些答案。  相似文献   
23.
7月16日晚,2010中国(奉化)雪窦寺弥勒文化节暨“应梦雪窦”音乐盛典开幕式在浙江奉化溪口雪窦山国家风景名胜区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24.
弥勒图像渊源于古印度,流经西域,盛极于中土。其图像的演变经历了"仙佛模式"、"交脚弥勒菩萨"、"倚坐弥勒佛",最后定型于"布袋弥勒"的形象。那么弥勒图像为何最终定型于布袋弥勒?本文从可能性和必然性两方面,对弥勒图像的转型与定型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5.
古代书院非常重视生徒的诚信教育.书院教育家认为"诚"既是"天之道",又是"人事之本然",故教育生徒要保持人的"诚"之本质,进而坚守"言行相顾"之"信",担负于他人、社会之责任.  相似文献   
26.
佛光寺是五台山最早的寺宇之一,在五台县豆村乡佛光村东,距台怀镇47公里。寺宇依山就势,坐东朝西,北、东、南三面环山,面临河流,青山碧水,鸟语花香,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真是弘法习禅、修身养性的清修佳地。自古就有许多高僧大德至此研习经典、说法弘道。  相似文献   
27.
贾大猛  张正河 《学海》2006,(5):28-33
通过对吉林省梨树县百信农民合作社的实地调查,笔者对农民合作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合作社的内部治理结构、组织功能和组织文化进行了相关研究。笔者认为,以经济关系联合起来的农民在成为合作社的社员以后,并没有改变其村民的身份,这就出现了一个主体两种身份的局面,势必会把合作社和村庄治理挂起钩来;合作社的发展会对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村庄治理产生一些示范效应,并可能对村庄体制内组织功能产生一些替代。  相似文献   
28.
道安作为中土早期佛教的一代宗师,于佛教戒定慧三学均有卓越之发明,思想宏富深厚.文章分疏、论析了道安有关戒定慧三学的理趣要旨,阐释了其由早期禅观向般若学转变的理论进路及其弥勒净土信仰之衷曲,力图突显其佛学思想及信仰之于早期中土佛理建设的胜义.  相似文献   
29.
在龙门石窟造像中,弥勒的形象经常出现,特别是在武则天执政时期,龙门的弥勒造像出现空前绝后的盛况。武则天时期的弥勒造像是以《弥勒下生经》的内容为依据的,这就直白地表现出希望新主降临的思想。武则天宣扬自己是弥勒转世,为登基披上了一层合法的宗教外衣,而此时的弥勒信仰较武氏前期出现了顿然上升的势头,不能不说是武则天绝好地利用宗教为自己的统治服务的结果。  相似文献   
30.
宋代学者对《周礼》的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学者围绕《周礼》的真伪及作用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尊信者认为,《周礼》为周公遗制,是最完备的治国大典,可以用之万世,怀疑者认为,《周礼》为刘歆傅会而成,内容荒诞不经,不符合上古社会,实为祸乱天下之典,折中者认为,《周礼》非纂于一人一时,其中既有周公旧章,又有后人陆续搀人的内容,还有学者认为《冬官》并未遗失,一些学者还分析了《周礼》不能推行于世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