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文以载道,言志抒怀,寓教于乐,润物无声。我们本着丰富内容、拓展视野、增强可读性的初衷,增设“文苑”栏目,刊发穆斯林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创作与翻译的文学佳作,以文学形式表达伊斯兰信仰,展示穆斯林精神,搭建思想、艺术与心灵碰撞交流的平台。本栏目得到回族作家郭宝光和“阿语天空”微信翻译平台李海钦、马学军先生等的鼎力支持,特致谢忱。  相似文献   
142.
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是中国公元10世纪以后著名的晚期佛教雕刻.它集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艺术于一体,是我国东南地区多民族佛教文化交流的见证.  相似文献   
143.
陈叶 《学海》2005,(1):173-177
"宁信而不顺"是鲁迅先生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种翻译主张.多年来中国译学界大多从翻译的层面对其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多是贬谪或负面的.本文指出,"宁信而不顺"不是一种翻译技巧或翻译标准,也不是"矫枉过正"或"意气用事".它是鲁迅提出的一种理性的文化主张,是他为中国的新文化建设而发出的呐喊.它是鲁迅文化观的反映,与他的"拿来主义"思想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4.
释悟凡 《法音》2021,(4):18-20
坚持宗教中国化是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爱国爱教旗帜的前提下,我国宗教的发展方向。坚持宗教中国化是党的宗教政策在管理与落实中的具体体现。佛教中国化是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的一部分。佛教中国化是坚持以戒为师、以法为依、正信正行、清净庄严的佛教本色,是在适应时代进步的过程中全面加强和创新佛教自身建设,持续推动中国佛教现代转型,不断增强佛教界坚持中国化方向的理论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佛教中国化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所趋。  相似文献   
145.
先秦社会心理思想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燕良轼 《心理学报》1997,30(2):208-214
先秦时期出现了一些富有时代特色的社会心理思想。主要包括:同人心、恒产恒心、上行下效、赏罚贵信等。其中“同人心”是先秦社会心理思想的总纲,其它社会心理思想都是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先秦思想家们使用了一套与现代社会心理学不同的概念体系。他们凭借这套概念体系准确反映出特定历史条件下中国人的社会心态,至今仍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6.
邱环 《法音》2013,(8):27-34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在修持方式、生活方式及制度的层面上,一直随顺着外面的因缘条件而改变着、调整着,显示了佛教自身广阔的创造空间。而禅宗,这个最具中国特色的、充满创新活力的宗派,在禅学思想、禅修方式、禅居方式上,至道信、弘忍时期,又有了一次新的转变。其最重要者,是  相似文献   
147.
徐杉 《宗教学研究》2013,(1):150-155
开凿于唐代的乐山弥勒大佛摩崖造像,无论是规模还是形式都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是迄今为止世界第一大弥勒佛造像.本文从乐山弥勒大佛造像中的几个问题入手,结合佛经中的弥勒信仰和当时国家政治背景,探讨修造弥勒大佛的深刻原因,揭示出当时修造弥勒大佛与国家意识形态需要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48.
靠主喜乐     
刘美纯 《天风》2016,(6):27-27
使徒保罗写《腓立比书》的时候是被囚禁在监狱中的,此时,一方面,他所面对的是被囚的现实;另一方面,他提出了上诉,正等待着最后的判决:重新获得自由,或是被判死刑。他自己并不知道结果会怎样,他面对的是一个不确定的将来。这样的现实和这样的等待,让我们看到保罗处境的艰难。就是在这种艰难的处境下,保罗给腓立比教会写了这封充满信心、满怀喜乐的书信。  相似文献   
149.
信德与人生     
正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何在?人的归宿在何处?这个问题从古至今困扰着人们,是学界鸿儒也都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曾经有一位教授就此问题向胡适请教。胡适说:"我也不知道人为什么要活着。"还有一个学生问他的导师:"人生的意义何在?"导师答:"为口腔一日三次机械运动呀!"瞧,将人格降为兽格,也算"谦虚"了。无信仰的人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就是人死如灯灭,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何不及时行乐?"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然而可悲的是,举杯浇  相似文献   
150.
正引言佛教在印度已经消亡近千年,曾经的佛教徒也多已改信其它宗教。近百年来,尽管世界各地的许多有识之士历经艰辛,努力想把佛教返传回它的故国[1]。由于障碍众多,举步维艰,收效甚微[2]。然而,笔者在印度留学、生活的过程中,发现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