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正如著名日本设计家深泽直人所说,设计师是通过设计来造物的人,那么艺术设计师则是按照美的法则来造物的人。创意之星这个栏目将陆续介绍国内外著名的设计师,也欢迎崭露头角的我国中青年设计家向世界介绍自己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82.
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宗教中,梅山教是巫术色彩浓郁的教派,其神灵和法术深受道教影响。本文考察梅山教的神灵和圣地崇拜,并分析梅山教、茅山教与西南各族群的关系,认为梅山教、茅山教的不同法术风格,是历史上道教传播影响的结果。梅山教在西南傩祭傩文化中的浸润影响,更反映其多元宗教文化的特征。对西南少数民族梅山教多维度的解析,是西南少数民族宗教比较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83.
张栻早期仁学思想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哲学的一个核心思想是仁学 ,以《仁说》为代表。从胡宏问学以来 ,他一直关注、探索仁的问题。张仁学的发展和演变可分为两个阶段 :其一是从裒集旧编《希颜录》、编纂《洙泗言仁录》到修订《希颜录》为一段 ;其二是从争论观过知仁、以觉训仁、朱熹《仁说》到自作《仁说》为另一段。从《希颜录》起开始 ,至撰写《仁说》为止长达十四年之久 ,张一直开拓这个儒学核心观念 ,终于形成其独特的仁学思想。而且这一段时间是在张哲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时期。前一时期 ,他广泛搜集儒家典籍当中有关仁的孔子言说和颜子言行 ,然后取舍选择 ,确定次第 ,加点北宋理学家和他自己的见解而成的。其主要目的是让学者先了解“求仁之方” ,然后“自进于圣人之门墙”。后一时期 ,以讨论与论辩形式来检讨湖湘诸儒和朱熹有关仁的言说与观点 ,然后提出自己的仁学观点 ,以树立自己的仁学思想。本文集中讨论前一时期 ,即张早期仁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之历史过程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84.
岳彤 《美与时代》2023,(6):123-125
随着人们重视程度的提高,书法创作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研究魏碑是对经典作品取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一碑一石,都显示出古意高深的人文之思。《张玄墓志》是魏碑中的优秀代表作,遒厚精古,疏朗典雅,代表了北魏书法的最高成就。简要介绍黄庭坚及创作背景,详细论述基于《张玄墓志》创作技法的书写实践。具体来说,从作品形式的构思、对《张玄墓志》创作技法的借鉴、落款文字与正文的协调、章法布局思路四个方面展开分析,并在最后分享此次的创作心得。  相似文献   
85.
86.
张万福是唐代著名道士 ,生卒年不详 ,生平事迹难考。要考证其简略活动情况 ,只能依据张万福著作中的部分言辞来探究。《道藏》第三十二册所辑的张万福之作《传授三洞经戒法略说》卷下说 :“窃见金仙、玉真二公主以景云二年岁次辛亥春正月十八日甲子于大内归真观中 ,诣三洞大法师金紫光禄大夫鸿胪卿河内郡开国公上柱国太清观主史尊师受道。”①“景元”是唐睿年号 ,景云二年即公元 71 1年。因为他在各种著作中均自称“京三洞弟子清都观道士张万福”② 、“三洞弟子京太清观道士张万福”③ ,可见张万福在唐睿宗时已是京城道士。又《传授三洞…  相似文献   
87.
《中国道教》1989,(4):45-47
鹿邑位于豫东平原,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发源地之一,也是老子故里。由于老子生于鹿邑,故为中国道教发祥地。鹿邑道教人物层出不穷,并为道教所重视,如唐之魏徵在此修道多年,宋之陈抟、元之张三丰、明之王培献等,均在此修道或隐居,特别是全真道七祖之一的邱处机祖师的得力弟子张真人(号谷神子)曾主持太清宫二十余年。自唐宋以来。  相似文献   
88.
谈逆修     
张三丰《无根树》云: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这逆为仙,是说通过逆修可以成仙。逆修是道教内丹修炼的一个最重要也最基本的法则。  相似文献   
89.
90.
朱子与张栻仁说异同乃一聚讼纷纭之论题,在吸收时贤高论基础上,我们就此论题提出以下意见:其一,朱子、南轩各自作有《仁说》,彼此内容有同有异,易于混淆。其二,张栻始终坚持五峰的心之道说,朱子在己丑年间亦采用该说,壬辰前后采用性之德说,癸巳后完全确定为心之德说,此为朱子心性思想演变的必然反映。其三,朱子仁说包含《仁说》与《克斋记》,《克斋记》时间晚于《仁说》、内容优于《仁说》;天地生物之心与天地以生物为心不能作为判定朱、张仁说、朱子《仁说》与《克斋记》异同高下的根据,无论来源、内容还是使用,此二说皆无高低进退之分,差别仅在于表述之强调与平易、运用之特殊与普遍。其四,仁之名义与工夫是朱、张仁说的关切点,双方对此各有侧重而相互取益,张栻在名义剖析上受朱子影响,朱子则在为仁工夫上受张栻影响?手臁⒄拧叭仕怠辈⑽蕖笆じ骸敝郑驮谇写?砥砺中仍坚持了各自的学术立场,为儒家仁学的发展作出了各自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