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15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探讨了宗教皈依的类型和特殊体验,并结合精神分析学派中弗洛伊德、荣格、弗洛姆、弗兰克尔的心理学思想对“皈依”进行了分析,以此解读宗教皈依的心理意义。  相似文献   
52.
人性观问题是心理治疗的一切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基础。本文从先天一教养、善一恶和自由意志一决定论这三个角度对三大治疗理论——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的人性观作了比较,旨在加深对三大治疗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53.
目前,游戏疗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儿童心理治疗和教育等领域,本总结了精神分析理论学对儿童游戏治疗的发展及贡献,同时针对精神分析对儿童游戏治疗的影响做出简评。  相似文献   
54.
自我管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王益明  金瑜 《心理科学》2002,25(4):453-456,464
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国外近年来出现了一类新的研究课题,即关于自我管理心理品质的研究。概括地说,在这类研究中自我管理是指主动调整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控制不当冲动,克服不利情境,积极寻求发展,取得良好适应的心理品质。显然,这种心理品质的好坏,亦即自我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个体社会适应效果和活动绩效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因而,了解国外这方面的研究状况,介绍有关研究成果,对于在我国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加深对人的适应机制的理解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5.
弗洛伊德的ego和罗杰斯的self译成中文都是“自我”。文章对弗洛伊德和罗杰斯的有关“自我”的致病机制作了分析比较。作者指出,两者有相似之处:心理疾病都是由于自我不能使人格结构得以协调而导致的。不同之处:自我的作用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56.
荣格与后现代精神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 ,首先阐明荣格学说与后现代思潮之关联的学者是荣格研究者冯川。冯川曾指出 ,对于精神分析的语言学转向、对于后结构主义、对于当代阐释学 ,荣格的思想都具有先导意义[1] 。本文从文化病理学的角度 ,从荣格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反省和诊治中来探讨荣格与后现代精神分析之间的契合。1 荣格对现代西方文明的反省与诊疗文化病理学 (PathologiederKultur)这样一个组合术语于1912年出现在德文著作《重新感受和评价 :论文化的病理学》[2 ] 中 ,用以揭示文化中的疾患 ,从而把“病理”的问题从医学领地中拓展出来。这样便带…  相似文献   
57.
本文从精神分析的视角出发,浅析孤独症尤其是继发心因性孤独症的病因,指出生命早期的创伤性分离和父亲的缺位是导致孤独症的重要因素,同时在理解孤独症者的症状和自我防御机制的基础上,强调一种临床工作的观念即尊重孤独症者的症状和防御。  相似文献   
58.
弗洛伊德用精神分析学去研究作家心理深层次无意识创作动机,将注意力深入到人们未曾注意到的深层心理活动之中来分析文学创作。他关于深层无意识创动机的研究,性欲升华说和作家白日梦理论,揭示了作家内心深处意识之外灵感产生的动因,发现了隐蔽在作家深层心理结构中的“新大陆”。  相似文献   
59.
李启军 《哲学动态》2012,(11):98-103
在中国,"暴力美学"是1990年代末才出现的一个新词,在最近几年有了相当的"热度",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和谈论暴力美学问题。怎样认识、理解和对待暴力美学,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美学理论和美学实践问题。这就有必要对暴力美学问题进行一番清理、反思、辨析,并追问暴力美学的所指,暴力美学有无人性根据,以及怎样看待暴力美学的正面和负面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60.
文学作品中表现的"分身",随着主体论哲学建构的发展经历了对镜像的迷恋、对客体化本我的恐惧和对真我的怀疑几个阶段,反映在哲学层面上是对主体的不同认知方面.对"分身"的思考,不能仅仅停留在超自然现象和幻想文学经验层面上,而是乔要从哲学层面上认识到它是展现了人对"自我"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