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心理学报》被引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平 《心理学报》2001,34(3):93-96
该文统计了《心理学报》自1956年创刊以来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情况,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了120篇重要论文。对这些论文从作者合作情况、核心作者分布、系统分布、选题分布四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心理学报》是心理学核心期刊中的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62.
帛书《易经》与西周法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初流行的“明德慎罚”思潮对《易经》产生了影响。西周刑法中的“中刑”或“中罚”原则就体现了明德慎罚的精神。帛书《易经》对刑罚的教育功能有深刻的认识。“明德”需要恪守一定的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在西周时期属于礼的范畴。依今天的标准看,“礼”的内容虽基本上是道德规范,但在当时它也具有法律规范的性质,因为它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违礼者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当然程度不等)。所谓“出礼入刑”就是证明。可以说,西周时期要求官员恪守的道德规范是一种法律化的道德规范,其性质几乎相当于今天的行政法规。西周统治者注重用法律手段推行其提倡的道德,得到了后来以继承周文化自命的儒家学者的积极认同。  相似文献   
63.
对新员工入职期望变化的一项纵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琦  马华维  李强 《心理学报》2007,39(6):1122-1130
通过对419名企业新员工入职期望的纵向研究,并运用LGM分析,结果表明:①在组织社会化初期,新员工入职期望的变化呈独特规律,即,工作期望线性下降,团队和企业期望的变化呈不定义曲线形式;②新员工入职期望各维度的变化率都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但仅工作期望初始状态的个体差异显著;③新员工入职期望各维度的初始状态和变化速度之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由本研究而引发的诸如个体差异的预测因素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4.
以活动为认知对象的逻辑还没有系统地建立。本文我们采用半无穷方法、自代入方法、固定点方法和拟赋值方法全面建立这样的逻辑,从而研究知道一个活动的各种逻辑特性。根据这些方法,我们分别提出四类刻画知道一个活动的逻辑系统和相应的语义,然后证明这些系统相对各自的语义是可靠和完全的。  相似文献   
65.
孔子相信并敬畏鬼神,这与他所处的时代以及他的出身、文化背景有密切关系。春秋时期,社会转型虽然已经开始,但是整个社会仍然弥漫着浓厚的崇敬鬼神的气息。同时,孔子又是殷遗民,受到殷商"尚鬼神"文化的影响,而儒本身也起源于殷商,并主要从事相礼、祭祖、事神等活动。这些因素制约和影响着孔子的鬼神观念,使得孔子不仅没有否定鬼神,还始终以敬畏的态度对待鬼神。  相似文献   
66.
正成语"身怀六甲"包含着极为丰富的道教文化意蕴,表现出道教融汇中外文明的开放文化精神,却为人们日用而不知。身怀六甲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指称女子怀孕的成语。这个成语频繁地出现在明清以来的杂剧小说中,如《东周列国志》、《镜花缘》等等,可见在当时就已经成为市井的俗语。从字面上看,"六甲"似应是胎儿的代称,可为什么以"六甲"指代胎儿,人们却不甚明了。  相似文献   
67.
自2011年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来,我国学前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2013年,全国共有幼儿园19.86万所,在园幼儿3895万人,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7.5%。  相似文献   
68.
土观·罗桑却季尼玛对汉地儒家的源流和特点的系统阐述,是儒家图景在藏传佛教视域下的首次完整呈现。其立足于"初儒教如星、次道教如月,最后佛则如日"的立场,区分了"儒"、"儒教"、"儒学"的内涵和特点;其通过对儒学不论述佛教因果轮回涅槃、四书五经和朱子并不抨击佛教的解释以及用佛教的观点诠释《大学》,表明其佛儒并行不悖的倾向,其对易学在藏地的影响以及藏地对孔子、易学的谬见清理,体现出当时藏传佛教对儒学认知的进一步深化,在藏传佛教与儒学交流认知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9.
苏东坡的诗词、文赋、书画,融汇着儒、释、道的血液。儒家的“入世”,以儒家精神为担纲;道家的“忘世”,以道家精神为养气;佛家的“出世”,以佛家精神为超脱,三家思想的杂糅,形成了苏东坡“外儒内禅”的人生观、艺术观。在顺境与逆境的变更中,在入世与出世的交叠中,在激情与虚幻的转化中,在儒、佛、道的碰撞激荡中,苏东坡得到了融汇、整合与统一,从而达到天趣洋溢、生机浩荡、超然无累、自足圆满的人生境界,形成其独具佛教思想的特色。  相似文献   
70.
高英 《天风》2004,(4):31-34
1、圣经观与释经学 圣经观是指一个基督徒对圣经抱有的整体看法和对圣经所持有的根本态度。基督徒的圣经观是建立在我们如何理解和解释圣经话语的基础上的。—个基督徒有什么样的圣经观,就有什么样的信仰表达。也就是说,一个基督徒的信仰实践,取决于他(她)有什么样的圣经观,取决于她(他)如何解释和理解圣经。 当前中国基督教会正在开展的神学思想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调整、更新我们的圣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