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384篇
  83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位置提示下视觉注意范围的调控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视觉空间注意中不同注意范围引起脑内加工时程的动态变化。使用固定位置的、三种不同直径的线圈作为注意范围的位置性提示,祛除空间定位因素的影响,记录反应时和事件相关电位(ERP)数据。结果显示:在同等注意范围时,随着刺激位置远离视野中心,反应时延长,靶刺激诱发的P1、N1不受刺激位置的影响,而其前部N2的波幅明显受到刺激位置的影响;在靶刺激位置相同时,随着注意范围的扩大,反应时缩短,靶刺激诱发的P1、N1不受提示范围大小的影响,而其前部P2的波幅明显受到注意范围的影响。结果说明:①视觉注意范围信息加工与靶刺激诱发的P2成分相关;②视觉注意诱发的P1、N1成分,主要与注意方位相关,而与注意范围大小无关;③注意范围变化引起注意集中度的调节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的。  相似文献   
162.
双任务间隔对特征搜索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SVP序列,以两个实验探讨了双任务间隔对特征搜索方式的影响。要求试被首先辨认数字序列中包含的字母(任务一,T1),随后完成特征搜索任务(任务二,T2)。在实验一中,T2是检测在同时呈现的多个椭圆中是否有方向不一致的目标出现;在实验二中,T2是检测同时呈现的多个灰色圆点中是否有红色圆点出现。结果发现:随T1-T2间距缩短,T2的正确率显著下降;T2所含刺激数目的增加并未引起其正确率下降,即任务转换只影响特征搜索的绩效而未改变搜索方式,特征搜索仍以并行方式进行。根据动态控制理论,由于在本研究范式中两个任务之间存在任务转换过程,特征搜索应当为系列搜索。可见上述结果与动态控制理论不符。  相似文献   
163.
选择性注意的分心物加工机制对工作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实验法严格筛选被试,探讨了在有无分心物干扰的条件下,选择性注意的分心物加工机制(分心物抑制机制、分心物习惯化机制)对工作记忆的影响。结果揭示了,分心物抑制机制不仅能影响工作记忆的储存而且还影响工作记忆的加工;而习惯化机制只影响工作记忆的储存,不影响工作记忆的加工。  相似文献   
164.
注意瞬脱(attention blink, 简称AB)现象是近年来注意研究的一个新聚焦点。文章简要介绍其发现过程,各国学者对其影响因素的初步探索,五种主要的理论解释和研究注意瞬脱现象的意义,并展望其研究之未来。(  相似文献   
165.
注意缺陷的两种类型--分心与注意无能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习成绩。注意缺陷是造成学习不良的重要因素,在学业不良学生中有注意缺陷的儿童占相当大的比例(约在10-20%).本研究运用行为矫正方法中的可变时间间歇强化(简称VI)程序来改进注意缺陷儿童的课堂行为。训练结果表明,在训练过程及跟踪阶段,6名被选儿童的注意集中水平有显着的提高,这证明VI程序对于改进一年级儿童的注意过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6.
近期发现,采用目标探测任务作为二级任务时,目标探测条件不仅不会削弱,甚至会提高记忆成绩,产生注意促进效应(ABE)。为进一步探究目标探测的作用机制,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对比目标与分心条件在编码和提取过程中所诱发的ERP差异。结果表明,两类条件在再认过程中所诱发的ERP差异不仅表现在早期与知觉加工相关的ERP成份上,并且一直持续到了后期与细节提取相关的ERP成分上。由此推测,ABE不仅体现在编码早期的知觉加工阶段,更会延续到后期的复述与精加工。  相似文献   
167.
本文综述了时间记忆中注意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和研究范式,提出了进一步综合研究的设想和建立总的时间记忆注意模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8.
人脑如何自动化加工瞬息万变的情绪信息?研究者们在借鉴听觉通道的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 MMN)研究的基础上, 进一步发展出了表情失匹配负波(expression mismatch negativity, EMMN), 以此作为视觉情绪信息前注意加工的重要指标。与以往的一般视觉线索的视觉失匹配负波(visual mismatch negativity, vMMN)有所区别, EMMN研究专注于人脑如何自动化加工瞬息万变的情绪信息。当前的研究主要探讨了不同类型的面部表情、不同性别、高低流体智力个体的EMMN差异, 以及自闭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异常个体EMMN的特点。此外, 从预测编码的角度阐释了EMMN的机制。今后的研究有必要聚焦EMMN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考察不同情绪线索EMMN的特点, 并进一步揭示EMMN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69.
再认的两种机制及其与启动效应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松梅  朱滢 《心理学报》1995,28(1):9-14
通过两个实验对两种再认所涉及的心理机制及其与启动效应的关系进行探讨。实验一用高频字和低频字作实验材料,分别测量集中注意和分散注意条件下,两种再认的成绩。结果表明:学习阶段的注意分散使以提取为基础的再认成绩下降,对以熟悉性为基础的再认成绩没有影响。低频字以熟悉性为基础的再认优于高频字,但字频对以提取为基础的再认没有影响。实验二分别测量两种再认项目的补笔正确率。结果表明:以熟悉性为基础的再认的补笔正确率显著高于以提取为基础的再认的补笔正确率。据此可以推论:两种再认可能有不同的心理机制。以提取为基础的再认属于有意识记忆的范畴,以熟悉性为基础的再认属于无意识记忆的范畴。后者和启动效应的心理基础可能是共同的。  相似文献   
170.
刺激选择发生在加工的早期还是晚期是认知心理学注意理论中存在争论的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一个基于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证据而提出的选择性注意理论──注意痕迹理论,以及该理论的支柱──加工负波(PN),概括了对该理论的主要争论并作了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