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如果把价值观看作是人关于客观事物存在的意义的一种性状说明,那么,对于人本身存在的意义的性状说明,则是价值观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和人类最应该关心的问题。将人格转型作为在整个新世纪中思考和实践的主题,是人类自觉意识和自觉选择的表现。  相似文献   
32.
消极刻板印象和群际焦虑是阻碍群际交往的重要因素。基于群际接触理论和群际焦虑理论模型,测量了少数民族和汉族交往时的群际焦虑水平、彼此持有的刻板印象和外群体态度等变量,考查了这些变量的特征及关系。结果表明:(1)汉族在群际交往过程中的群际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少数民族;(2)女性比男性持有更积极的外群体态度;(3)消极刻板印象是产生群际焦虑和偏见态度的重要原因。减少消极刻板印象、降低群际焦虑是促进群际交往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3.
采用问卷法对1406名初一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不良同伴交往在父母婚姻冲突与初中生攻击行为关系间的中介效应,以及冲动性对这一中介过程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和父母受教育水平之后,婚姻冲突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攻击行为;(2)不良同伴交往在婚姻冲突与攻击行为关系间起着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3)冲动性对中介路径"婚姻冲突→不良同伴交往→攻击行为"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34.
该研究探讨了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关系,并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自控力的中介效应和不良同伴交往对该效应的调节效应。对1263名青少年采用问卷调查,研究工具包括关系网络问卷、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量表、同伴群体特征问卷、青少年冒险行为问卷。结果表明:(1)自控力在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冒险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即亲子关系通过自控力间接影响青少年的冒险行为。(2)亲子关系通过自控力的间接效应受到不良同伴交往的调节,交往较多的不良同伴使低自控力青少年的冒险行为增多。因此,自控力在亲子关系与冒险行为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且该效应受到不良同伴交往的调节。  相似文献   
35.
该著致力于研究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联。哈贝马斯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社会陷入了困境,他要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更新,希望用其交往行为理论来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构建。哈贝马斯早期非常重视认识论的研究,他认为马克思仅仅把社会劳动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是不够的,应该添加交往行为这一维度,但他更加突出交往行为在社会进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
本研究采用家庭录像观察,考察了53名4岁儿童及其父母在自然的家庭环境中的两个情境———自由游戏和完成拼图任务的智力游戏情境中儿童与其父母交往的行为特征和互动类型。结果发现:(1)在儿童4岁时,在家庭自由游戏情境中母亲的各种行为均显著多于父亲的各种行为,这表明在游戏过程中,母亲是儿童主要的交往对象。在拼图游戏情境中,除了父亲和母亲在商量和交流行为上没有显著差异之外,母亲的其他行为显著多于父亲的其他行为。儿童在这两个游戏情境中均表现出较多的顺从行为。(2)在自由游戏情境中,亲子互动类型包括四种:父母交流-儿童不交流型、母亲高控-儿童顺从型、父亲控制-儿童不顺从型和母亲不交流-儿童交流型。拼图游戏情境中,亲子互动类型有四种:父母放任-儿童独立型、父母控制-儿童顺从型、母子交流型和父亲控制-儿童顺从型。  相似文献   
37.
求助者因与异性交往时控制不住紧张、害怕而回避与异性的来往,患上异性社交恐怖症。通过综合运用认知疗法、激励法、系统脱敏法等治疗方法与技术,树立了交往的信心,摆脱了异性社交恐怖症的困扰。  相似文献   
38.
少男少女踏进青春的门槛时,自然而然要对异性产生好奇与爱慕。异性交往的烦恼是最常见的问题。尤其是初恋,开始的感觉是这样的美好而单纯。然而就是因为它单纯,所以也脆弱。它往往是近不及待、无比强烈地开始,但当这种爱表达给对方后,不一定得到对方的认可,被对方接受,这可能使你感到失落,第一次尝到“爱”被拒绝的滋味。  相似文献   
39.
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磊 《心理科学》2004,27(4):916-919
异性交往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极其积傲的功能:(1)能够促进自我同一感的发展;(2)有利于增进心理健康;(3)有助于增进友谊.并为日后获得成熟爱情积累经验:同时.青少年异性交往存在不少心理问题。并且.对青少年的异性交往仍存在着教育误区.主要表现为不当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当前.有关青少年异性交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e3q青a少年异性交往的发展阶段、特点、影响因素和教育构想,缺乏对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研究,研究领域较为狭窄;理论研究多.实证研究少;缺乏专门、科学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40.
交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对它作了较为完整的阐述。他们认为交往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它与生产构成一对矛盾;交往关系是一般的社会关系,其“总和”决定了现实的人之为人的本质。与三种生产方式相适应也有三种交往方式,其中物质生产与物质交往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础,二者的矛盾运动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和变化。交往理论是唯物史观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起着建基性作用,有着独立的存在价值和重要地位。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重返马恩文本,追溯交往理论的源头,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人的本质,把握社会发展方向和世界历史进程,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