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1.
探究麻醉诱导期右美托咪定滴鼻对患儿术中及术后的镇静效果。择期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3组,D1组、D2组和C组,麻醉诱导期分别给予1.0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2.0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和等量生理盐水滴鼻。结果三组滴鼻前时刻T0血流动力学无差异(P〉0.05),滴鼻后45min时刻(T1)和拔出导管或喉罩时刻(T2)D1组与D2组较C组心率和血压低(P〈0.05),但在允许范围内;T1、T2时刻,D1组与D2组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躁动评分,D1组与D2组较C组低(P〈0.05),D2组较D1组低(P〈0.05);术后疼痛评分,D1组与D2组较C组低(P〈0.05),D1组与D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需求,D1组与D2组较C组少(P〈0.05);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麻醉诱导期右美托咪定滴鼻起到有效镇静作用,减少麻醉苏醒期躁动,减轻疼痛。2.0μg/kg的右美托咪定剂量麻醉诱导期滴鼻减少术后躁动效果更明显,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12.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美术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众人的关注,伴随着新课程改革,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规范和要求。如何在教学中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如何让有效教学的理念在课堂内外得以体现,这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教学实践证明,促进美术课堂有效教学,不仅仅是抓住课堂的有限时间,还需要教师对于课程理念和思路做深入的挖掘研究。教学不仅仅是课堂实践的过程,有效教学理念必须贯穿于课前准备、教学实践、课后反思等方面。  相似文献   
713.
采用问卷法对雅安地震2.5年后的397名中学生进行测试,考察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各维度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并检验社会支持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侵入性症状、负性认知和情绪改变症状、警觉性增高症状和PTSD总分负向预测生活满意度,回避性症状对生活满意度预测作用不显著;社会支持在警觉性增高症状、回避性症状、PTSD总分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调节作用,社会支持在侵入性症状、负性认知和情绪改变症状与生活满意度之间不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14.
本文对努力控制的概念、发展及其神经基础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我们发现努力控制涉及的脑区主要包括背外侧和腹外侧前额叶,前扣带回,顶上和顶下小叶以及辅助运动皮层等。此外,通过分析对比后发现努力控制与执行功能之间在行为表现和神经基础上有密切关系:两者都与个体的学业成绩、情绪状态和攻击行为等有关;努力控制涉及的脑区有很大部分处于具有执行功能的突显网络和额顶控制网络。这些证据表明两者之间可能有共同的脑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715.
王荣伟 《天风》2018,(6):58-58
李姊妹为了失眠的儿子要我代祷,她儿子睡眠障碍的问题是从高三开始的,考入大学后,随着压力的减轻,睡眠障碍症状缓解了……可自从今年上了大三之后,他又开始失眠了,特别是临近考试时间,睡眠障碍症状更加严重,整夜失眠睡不着,必须靠药物勉强入睡,但是没睡一个小时又醒了,影响整个宿舍的人都无法正常起居。  相似文献   
716.
2018年春节前夕,朱维群、王作安、喇灿等党政有关部门负责人走访中国道教协会,并与中国道教协会负责人座谈。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李光富,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凤林,副会长黄信阳、孟至岭,副秘书长冯正伟、李兆彩、周高德等参加座谈。  相似文献   
717.
王文超  原昊  伍新春 《心理学报》2022,54(12):1503-1516
为揭示灾后中小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抑郁在症状层面的共存模式, 本研究分别在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1年后, 对灾区的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并基于高斯图形模型和贝叶斯爬山算法构建了二者的共存症状网络。结果发现, 在DSM-IV的框架下, PTSD和抑郁的重叠症状以及情绪麻木症状在二者的共存网络中起到了桥接作用; 子网络探测结果与DSM-IV划分的症状边界不同, PTSD中的闯入性症状和回避性症状是其区别于抑郁的特异性症状, 且多为闯入性症状激发回避性症状; 在二者的共存模式中, 多为抑郁症状激发PTSD症状。上述结果在汶川和雅安两个样本中均得到了交叉验证, 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718.
在公平与效率的协调中推进共同富裕进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卫平 《学海》2004,(6):95-97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我国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共同富裕的“部分先富”第一步战略已经基本实现。我国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正在迅速扩大,公平与效率矛盾的一面开始突出,注重“公平”,加快实施共同富裕的“先富带后富”第二步战略,应当成为当前的重点。  相似文献   
719.
对PTSD生物学机制的新认识及其治疗理念上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认识已有100余年的时间,只是它被曾冠名为"炮弹休克"、"战争神经症"、"强奸创伤综合症"等.直到1980年,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Ⅲ)才首次出现PTSD的诊断标准,描述个体在经历了痛苦、恐惧和无助等情绪体验的威胁生命的创伤性事件后,主要表现为对创伤性事件的反复性再体验、回避行为/麻木情感、警觉性增高等三大症状,是一种典型的应激相关精神障碍.现着重探讨PTSD生物学机制的新认识,以及它对治疗理念转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0.
创伤后成长:概念、影响因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伤后成长是指在与生活中具有创伤性质的事件或情境进行抗争后体验到的心理方面的正性变化。许多因素,包括人口统计学、创伤事件的特征、人格与认知、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等都对创伤后成长有影响。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未有一致的结论,两者间关系的不一致有四种可能的解释。未来研究应注意创伤后成长与相关概念的区别,探寻确证成长有效性的新证据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