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66篇
  54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71.
陆益龙 《学海》2008,(3):104-109
通过对"2006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6CGSS)数据的分析,揭示了中国城市社会子女及其性别构成与离婚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子女性别结构对初始婚姻离婚风险无显著影响,即无论"小皇帝"还是"小公主"在促进父母婚姻稳定方面的贡献无差异,但不生育子女则大大提高离婚风险.  相似文献   
272.
张锋  周艳艳  李鹏  沈模卫 《心理学报》2008,40(6):642-653
以61名男性海洛因戒除者和32名正常成年男性为被试,探讨了海洛因戒除者在延迟折扣任务和Iowa赌博任务两种决策条件下的冲动性反应模式及其关系。结果发现,海洛因戒除者的决策行为受其对即时强化的超敏感性或“即时收益优先”模式控制,其高冲动性特质既表现为对强化物长远价值的非敏感性,又表现为对强化物潜在风险的耐受性;该类人群上述两方面的特征虽有一定关联,但二者分别反应了其行为冲动性的两个相对独立的维度,且具有跨戒除时相的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273.
高低自立水平儿童的自我延迟满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不同自立水平儿童自我延迟满足的注意机制及发展特点.方法:应用6-12岁儿童自立行为问卷对272名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自立水平进行评定,根据儿童在自立行为问卷上的总分按由高至低排序,从高分到低分取40名儿童作为高自立组,由低分到高分取40名儿童作为低自立组,对两组被试采用Mischel的自我延迟满足等待实验范式,进行自我延迟满足的实验对照研究.结果:(1)两组儿童在两种奖励物都不呈现情境下平均延迟时间最长,在呈现奖励物的三种情境下平均延迟时间较短;(2)高、低自立水平儿童在延迟时间、延迟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与低自立水平儿童相比,高自立水平儿童自我延迟满足能力更强,提示儿童的自立发展水平可以预测其自我延迟满足的能力.  相似文献   
274.
成瘾人群的决策障碍:研究范式与神经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成瘾者和赌博成瘾者常常偏好即刻的奖赏而忽视将来的消极结果。在进行决策任务时, 他们倾向于做出不利的选择, 偏好短时的获益而不顾长期的损失, 这是一种决策障碍的表现。延迟折扣任务(DDT)、爱荷华赌博任务(IGT)和剑桥赌博任务(CGT)是研究决策障碍的三种常用方法和范式, 分别考察成瘾人群的冲动性决策、决策短视和决策时的冒险行为。近十几年来的研究表明, 前额叶皮层(PFC)在人类的决策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其中, 腹内侧前额叶(VMPFC)、眶额叶(OFC)、背外侧前额叶(DLPFC)等皮层的功能变化与成瘾人群的决策障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75.
潘禄  钱秀莹 《心理学报》2014,46(12):1860-1870
在没有轮次限制的轮盘赌任务中考察了先前一轮及多轮的决策结果对后续决策风险偏好的影响模式, 结果表明:(1)无论盈亏, 前一轮获益或损失的程度越大后一轮的风险偏好越大; (2)先前获益后, 接下来的下注投入的金额小于先前一轮的获益金额, 先前损失后, 接下来的下注的潜在获益金额大于先前一轮的损失金额。实验结果定量地验证和拓展了私房钱效应(house money effect)和保本效应(break even effect), 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了动态重复决策中“决策前景与先前结果合并后规避损失”的决策标准, 即当决策情景具有重复性且可以自由制定决策方案时, 决策的标准是使得先前一次的获益(或损失)与下一次决策的潜在损失(或获益)合并后可以规避损失。实验结果还表明决策者仅合并最近一次的先前结果而不会合并先前连续获益或损失的结果。  相似文献   
276.
采用延迟样本匹配任务并控制被试对部分项目的有意识学习经验, 当前研究考察了老年被试与青年被试在追逐靶、排除分心物的过程中, 重复启动效应如何受到项目外显学习经验的影响。老年被试和青年被试首先学习一些物体图片, 这些熟悉的图片与一些新图片作为之后工作记忆任务的靶或分心物。结果发现, 老年被试与青年被试在追逐靶和排除分心物的过程中均受到项目之前学习经验的影响。无论是老年被试还是青年被试, 对靶的反应时均快于对分心物的反应时, 对外显学习过的靶(即熟悉靶)的反应时快于对未学习过的靶(即新靶)的反应时, 而拒绝熟悉的分心物需要的时间长于拒绝新分心物的时间。其次, 老年被试与青年被试均表现出对靶的重复效应, 即当靶(无论是熟悉的还是新的)在任务中重复出现时, 对其的反应时加快; 然而, 对分心物的重复效应显著减小。随着项目多次重复, 重复效应整体上减小, 但该效应的变化受到项目属性(靶或分心物)以及项目之前学习经验的影响。重要的是, 当熟悉的分心物反复出现时, 老年被试不但没有出现重复效应, 反而在拒绝该熟悉分心物上表现出困难, 反应时显著延长, 而在青年被试上没有该表现。这些结果说明, 老年被试的工作记忆任务成绩容易受到内隐熟悉性的干扰, 重复出现的干扰项产生的熟悉性使得老年被试难以拒绝。  相似文献   
277.
杨骏 《心理科学》2013,36(6):1435-1440
本研究旨在探讨个体风险偏好如何影响信息加工过程;同时呈现信息的完整性是否影响个体信息加工过程。以31名正在求职的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他们在信息板上进行职业决策的信息加工过程。结果显示:(1) 低风险偏好者比高风险偏好者更关注与概率相关的线索;(2) 当信息不完整时,个体在决策中增加了对概率相关线索的关注;(3) 信息完整性对个体决策信息加工过程并未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8.
采用眼动追踪技术探究了在一般决策过程中决策者的眼动规律和结果呈现对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决策过程中,收益信息比概率信息更受决策者关注;决策者的注视点在选项内转换多于在选项间转换;决策前的眼动指标对最终的选择有很强的预测作用,决策者会在最终选择的选项上投入更多认知资源;结果的呈现使风险偏好型决策者在决策获益后趋于保守,更关注低风险选项;而风险回避型决策者在决策获益后会变得敢于冒险。  相似文献   
279.
本文从7个维度分析和评估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荷兰存在的宗教风险。研究表明,荷兰世俗化程度高,整体宗教风险低,当前荷兰的宗教风险主要表现在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袭击、跨国宗教风险两个维度上,由此当前荷兰宗教有一定的"现实安全风险";研究还确定了需对四个可能会增大荷兰宗教风险的变量进行关注:荷兰伊斯兰教的发展是否会引起宗教信仰格局变化;非基督宗教政党是否可能发展成为主要政党;民粹主义和极右翼政党的发展是否会导致出台新的法律政策重新定义政教关系;在外部局势影响下,排外主义、种族主义、反穆斯林等的发展是否会影响到宗教教派间的稳定。这四个变量也是荷兰宗教"潜在人文风险"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280.
张顺民  冯廷勇 《心理科学》2017,40(5):1242-1247
拖延是指尽管预见到该行为会带来不利后果,人们仍自愿推迟开始或完成某一计划好的行为。先前的研究对拖延的类型、影响因素、成因以及干预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然而拖延的决策过程——"现在做还是以后做?"认知机制还非常不清楚。因此,本文提出拖延决策模型试图从三方面阐明"现在做还是以后做?"的决策机制:首先,拖延动机和不拖延动机的斗争是决定是否拖延的根本;其次,拖延动机的斗争可以进一步简化为任务负性过程和任务正性结果的权衡;最后,主动推迟任务使负性过程发生延迟折扣是拖延的核心目的。拖延决策模型不仅有助于探明拖延的核心认知机制,也能够帮助预测拖延行为的发生及解释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借此整合一个从拖延的核心发生机制到各种影响因素的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