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41.
本文从7个维度分析和评估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荷兰存在的宗教风险。研究表明,荷兰世俗化程度高,整体宗教风险低,当前荷兰的宗教风险主要表现在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袭击、跨国宗教风险两个维度上,由此当前荷兰宗教有一定的"现实安全风险";研究还确定了需对四个可能会增大荷兰宗教风险的变量进行关注:荷兰伊斯兰教的发展是否会引起宗教信仰格局变化;非基督宗教政党是否可能发展成为主要政党;民粹主义和极右翼政党的发展是否会导致出台新的法律政策重新定义政教关系;在外部局势影响下,排外主义、种族主义、反穆斯林等的发展是否会影响到宗教教派间的稳定。这四个变量也是荷兰宗教"潜在人文风险"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242.
张顺民  冯廷勇 《心理科学》2017,40(5):1242-1247
拖延是指尽管预见到该行为会带来不利后果,人们仍自愿推迟开始或完成某一计划好的行为。先前的研究对拖延的类型、影响因素、成因以及干预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然而拖延的决策过程——"现在做还是以后做?"认知机制还非常不清楚。因此,本文提出拖延决策模型试图从三方面阐明"现在做还是以后做?"的决策机制:首先,拖延动机和不拖延动机的斗争是决定是否拖延的根本;其次,拖延动机的斗争可以进一步简化为任务负性过程和任务正性结果的权衡;最后,主动推迟任务使负性过程发生延迟折扣是拖延的核心目的。拖延决策模型不仅有助于探明拖延的核心认知机制,也能够帮助预测拖延行为的发生及解释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借此整合一个从拖延的核心发生机制到各种影响因素的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243.
岳源  张清芳 《心理学报》2015,47(3):319-328
采用图画-词汇干扰实验范式, 通过比较即时命名、延迟命名以及延迟命名与发音抑制任务的结合, 考察了汉语口语产生中音节和音段在单词形式编码的不同阶段所产生的效应。与无关条件相比, 在包含音韵编码、语音编码和发音阶段的即时命名任务中, 音节相关和音段相关条件显著地缩短了图画命名时间, 表现出音节和音段促进效应; 在包含发音阶段的延迟命名任务中, 音节相关和音段相关条件显著地延长了图画命名的时间, 表现出音节和音段抑制效应; 在包含语音编码和发音阶段的延迟命名和发音抑制结合的任务中, 音段相关条件显著地延长了图画命名时间, 表现出音段抑制效应。结果表明, 音节和音段的促进效应发生在汉语口语词汇产生中的音韵编码阶段, 音节和音段的抑制效应可能发生在语音编码或者发音阶段。效果量(Cohen d)的分析表明音节的促进效应强, 而音段的促进效应弱, 音节是音韵编码过程的合适单元, 为合适单元假设提供了支持证据。与音节相比, 音段在语音编码和发音阶段的效应量较大, 表明音段在运动执行过程中可能起了相对重要的作用, 支持了口语产生中词汇表征准备阶段与运动阶段分离的观点。  相似文献   
244.
利用津巴多时间洞察力问卷,采用跨期选择经典范式,考察“现在享乐型”和“未来定向型”两类时间洞察力个体在跨期选择上的偏好,从人格特质角度来探究跨期选择的认知机制。结果发现:(1)现在享乐定向组的延迟折扣率显著高于未来定向组;(2)未来定向组在时间洞察力量表“未来维度”得分与延迟折扣率显著负相关。这说明时间洞察力对个体延迟折扣率具有预测作用,支持了跨期选择的时间感知基础模型。  相似文献   
245.
创业风险决策框架效应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创业风险决策为背景,以从事管理类工作的白领员工为被试,探讨了框架效应的表现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损益值的增加人们倾向保守,而随着概率水平的增加而偏好冒险,创业倾向高的个体更倾向冒险。框架效应并不出现在所有输赢描述决策情境中,它只出现在缺乏主导社会线索的模糊情况下。  相似文献   
246.
睡眠剥夺是指由于环境或自身原因无法满足正常睡眠时间的情况。大量实证研究发现, 睡眠剥夺会导致个体在风险决策中更倾向于风险寻求,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睡眠剥夺会导致个体风险规避, 而目前尚无统一结论。睡眠剥夺从风险感知、风险容忍、风险决策策略三个方面影响了风险决策, 其心理机制可由认知和情绪双路径模型进行解释, 且脑神经生理学研究也提供了相关证据。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关注:(1)现实工作生活中的睡眠不足对风险决策的影响; (2)睡眠剥夺影响风险决策的理论模型建构。  相似文献   
247.
本研究采用爱荷华赌博任务(Iowa Gambling Task,IGT)范式,探究工作记忆在情感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风险取向类型与工作记忆的作用机制。以88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自变量2(风险取向类型:风险偏好/风险规避)×2(工作记忆负荷:无负荷/有负荷)的混合实验设计。结果发现,高工作记忆负荷会降低被试的IGT成绩;工作记忆负荷和风险取向类型存在交互作用,即对于风险偏好型被试,工作记忆负荷对IGT损失敏感性的干扰并不明显,但对于风险规避型被试,高工作记忆负荷时的IGT损失敏感性比低工作记忆负荷时的更差。这些结果表明工作记忆和风险取向均会影响个体的情感决策。  相似文献   
248.
采用情境回忆任务启动被试的权力,并引入收益和损失两种任务框架,综合考察权力高低、任务框架对自我决策和为他人决策时风险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为他人决策中,启动高权力被试有更强的风险偏好,而自我决策中,高、低权力启动组被试风险偏好上无显著差异;(2)在为他人决策中,被试在收益框架和损失框架下的风险偏好差异不显著,而在自我决策中,损失框架下的风险偏好显著高于收益框架;(3)低权力启动的被试,在损失框架下,为他人决策的风险偏好要小于自我决策,而在收益框架下差异不显著;高权力启动的被试无论在收益框架还是损失框架,自我-他人风险决策都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49.
社会老龄化,老年人口的相对比例以及绝对值不断增长,外科手术患者中合并心脏病的患者比例也在不断增加。这类患者都具有较高的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心衰及心源性死亡的危险。如何评价这些患者的围手术期风险,细致调整心脏病用药,使患者获得最佳治疗,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同时避免术前不必要的检查。  相似文献   
250.
知识、伦理、社会三个维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现代生物科技风险成因的基本图式.从知识维看,现代生物科技风险源于现代生物科技的复杂性和人类认知的有限性;从伦理维看,是由于现代生物科技凸显的问题与现存伦理价值观存在冲突和矛盾;从社会维看.是因为现有社会环境因素与现代生物科技的发展要求不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