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7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屈尔佩二重心理学思想旨在调和冯特的内容心理学与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是心理学史上第一次整合心理学自然科学取向与人文科学取向的尝试。文章基于对屈尔佩二重心理学思想演进轨迹的具体分析,尝试厘清其与内容心理学体系之间的继承关系与改良缘由,探究其走近意动心理学的理论动因。最后,从主要贡献和局限两方面来重新发现屈尔佩二重心理学思想的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252.
覃慧怡  丁丽洪  段威  雷旭 《心理学报》2023,(10):1587-1596
基于脑电探讨心理过程的认知神经机制,需要信号本身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本研究多角度对比了睁眼、闭眼两种静息态脑电以及精神运动警觉任务、Oddball两种任务态事件相关电位的重测信度。发现静息态的重测信度普遍优于任务态,其中闭眼静息态又比睁眼静息态的重测信度更高,alpha频段的重测信度在所有频段中最高。对于两种任务态,在时域上均表现为刺激出现后200 ms左右较高的重测信度。在空间上, 5种状态的结果都表明中央区域比外周区域的重测信度更高,这可能与外周区域更容易出现伪迹有关。本研究涉及多个静息态和任务态脑电实验,在频域、时域、空域三个维度的特征上,较为全面地对比了重测信度并分析了可能的原因,为后续研究脑电信号重测信度选择合适的实验范式和指标提出了建议,对于基础和临床领域的脑电应用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53.
隋唐时期,儒佛道三教仍然保持着各自独立发展的态势,但它们彼此在思维方式、思想要素、语词概念等方面的交流和融摄,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从外在功能上的互补转到内在思想上的融通,这种由外到内的转变,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儒佛道三教各以自身心性为基本趋向的大融合。在此一背景下,文章探讨了佛教三论宗对隋唐道教重玄学的深刻影响——无论是在语词概念的运用上,还是在思想的论说上——吉藏大师之后,佛教三论宗几无新的发展,而浸润三论的隋唐道教重玄学似可看作三论发展的又一面相。  相似文献   
254.
易学是成玄英<庄子疏>诠解<庄子>的重要文化因子.他不仅援引<易>文,而且熟悉汉易与王弼易.基于道教重玄学的宗教立场,他还对八卦方位进行了暗用.发掘<庄子疏>的易学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55.
个人外在形象是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个性化的外在形象是形象设计的最高目标。而要达到这种目标,则需要实现从遵守礼仪、扬长避短到结合个人色彩与风格的三重境界的成功跨越,这样才能打造出完美而又不失个性的外在形象。  相似文献   
256.
文睿 《宗教学研究》2000,(1):107-111
从初唐到盛唐.重玄趣味经历了从纯概念性思辨向修仙之学的复归,这在道教美学上则体现为一个从建构审美理想到关注审美实践和审美教育的转交过程。李荣是这一进程中承上启下的人物。本文试图从他的渐修观、道体论、体道论几个方面整理其思想,并为重玄荚学的演进脉络安置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57.
基于三重加工心智模型,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经典贝叶斯推理的文本范式,通过操纵自变量:因果信息(有或无)与提示指导语(提供或不提供),试图探讨激发反省心智,消解理性障碍的情况下,因果贝叶斯框架的作用机制。估计正确率和准确性的结果都表明因果信息显著提高了贝叶斯推理成绩,准确性的结果也说明指导语可以提示被试放下既有观念,以无偏见的方式进行推理,从而有效促进了贝叶斯推理表现。而在提示条件下增加因果信息并没有促进作用,表明对于较高元认知的被试因果信息作用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258.
"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核心的观念,具有中华民族所独有的人文特色。"道"的内涵可以从哲学层面、人文层面、价值层面去理解其奥义。在哲学层面蕴含了"道"的本源性、超越性、遍在性;在人文层面凸显了"道"内涵中人的主体性、理性的力量、精神性追求;在价值层面其包括了万物一体的世界观、与道合一的人生观、尊道贵德的价值观,"道"论从不同角度彰显出其是中国文化基因中蕴含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59.
正2016年3月出版/431页/99.00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哲学宗教研究系列"之一。本书立足于考古新材料,结合有关传世文献,广泛借鉴前人成果,运用缜密的逻辑分析,通过翔实的文献梳理和考证,就某些重要议题加以论述和概括,提出若干新见解,丰富和发展了早期道教史的理论建构,对出土文献研究亦有积极意义。在研究方法上,本书援入多种手法展开跨学科、立体式的综合研究,遵循"二重证据法"的原则和精神,注重收集出土文献及考古实物,深入发掘材料背后蕴含的丰富信息,并将其与传世文献进行比对和参证,借此  相似文献   
260.
张敬梅 《宗教学研究》2004,1(1):133-137
从"玄之又玄"到"重玄"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玄之又玄"本意是"幽远而又幽远",指道的不可知性与终极性."重玄"的最初含义是"重天",佛道两教学者用它来指宗教的终极境界.隋唐时期"重玄"与"双遣"连用,指"遣有、遣无、遣其遣"的三重否定思想方法."重玄"与"双遣"的结合标志着从"玄之又玄"向"重玄"的转变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