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孔孟建构道德形上学的差异及引申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哲学中,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被称为形(而)上学。先秦儒家并不关心这种意义的形上学,但这并不代表先秦儒家没有自己的形上学。先秦儒家形上学的一个很重要内容,是为道德寻求终极根据,可以叫做道德形上学。建构道德形上学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孔子尚未具有这方面的思想自觉,孟子则明显具有了这种自觉,这种变化说明孔孟思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理清这种差异,对于明确儒家哲学的特质,发现牟宗三相关思想的不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2.
《淮南子》道德认知图式省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南子》是一部“牢笼天地 ,博极古今”[1 ]的巨著。本文将散见于《淮南子》各篇的关于道德认知理论的零星闪光置于现代道德心理学的视野之内 ,从道德认知的双重建构、人性前提、反应模式和认知途径四个方面 ,初步探讨了《淮南子》赖以建构其道德认知图式的内在理路 ,并阐明了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3.
人与万物的差异是儒学的重要议题,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于兽者几希”,这个几希究竟体现在哪里?传统儒家道出了这个议题,但对议题所涵盖的内容却没能作具体的分疏.朱子吸收了北宋诸儒的讨论,重新思考入与万物的关系,以“气异理异”弥补了传统儒家的不足.对于朱子的这部分思想,前人多是从气禀的构成层面进行讨论,而忽略了气异理异的前后...  相似文献   
124.
在中国传统“形上之道”与西方“Metaphysics(形而上学)”两者都是对超经验的形上事物的研究,但是也存在着根本的不可通约的区别:“形而上学”是着眼于从认识论求“真”的角度来研究的关于自然本体论的“知识”,即“自然形而上学”;而中国的“形上之道”更多地表现为求“善”的内心体验式的对道德境界的追求和精神寄托,即“道德形而上学”。产生区别的内在原因是传统西方以“主客两分”为特征的理性传统与传统中国以“天人合一”为特征的德性传统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5.
山水画创作中的“形”首先要适合立意与表情达意的需要;其次,需要体现出对象的个性与本质特征;再次,还需要符合作品的形式结构需要.一般而言,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在立意定景的基础上,要完成自然之形向意象之形的过渡,以及意象之形向笔墨之形的转化,最终完成艺术形象的创造.  相似文献   
126.
郭沂 《哲学动态》2012,(1):47-54
正哲学是文明的核心,故而哲学的对话才是文明之间的深层理解。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哲学界同西方学术界的交流基本上局限在汉学界,而绝大多数西方哲学家对中国哲学十分隔膜。在这种情况下,中  相似文献   
127.
邹一桂在《小山画谱》中提出“八法四知”说,确立了其理论构架的基本组成部分。目前对其研究大多是建立在技法层面的论述之上,而对于其中所存在的气韵意识却并未有足够的探讨。因此,在通过从其写生观念以及与《小山画谱》下卷立论的关系两个方面来论述邹氏“八法”中的气韵意识。  相似文献   
128.
牟宗三三系论的理论贡献及其方法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系论是牟宗三儒学思想的标志性成果。这一思想由自律论和形著论两个支点作支撑,首先将五峰蕺山独立为一系,其次将伊川朱子判定为歧出,观点鲜明而突出。三系论地位十分重要,以至无论你是否同意,都不能轻易从其身边绕过,不加置评地坚持旧说或创立新说。目前学界对这一体系大多还只是一般性的介绍,具体分析批评较少,研究不够深入。本文旨在前期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体系作一个综合性的评述,既承认其理论的贡献,也分析其内在的缺陷,进而宣告其思想方法的终结。  相似文献   
129.
伟哉大道君,在他的光辉著作《道德经》中始终贯穿着应时事而变通的思想。《一章》云:“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它认为自然界的阴阳造化,日月往来,进退伸屈,消息盈虚,风以动之,日以暄之,雷以震之,云行雨施,品物流行,时在运动。大寰宇内,容有森罗万象之事物,其变化亦随之永无止境。故曰“玄之又玄”。同时又因气度时令之易,而自然界随时令应气数而不断有新鲜精妙之事物产生。故曰“众妙之门”。《四章》云:“……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本章大意是阐明大道之性,是随时应时应物而变,故曰:“执古…  相似文献   
130.
本文基于对传统易学和上世纪易学研究的分析,对21世纪的易学研究进行了前瞻性描述,重点讨论了四方面问题易学价值的新认定;理论思维的新探讨;天人关系的新开展;形上之道的新诠释.笔者认为重新认肯传统易学的文化资源价值,是上世纪易学研究获得的共识,在21世纪,此一共识仍将被普遍认同.而站在发展传统易学,回应时代需要,建立现代易学新体系的立场看,探讨易学阴阳相成互补的思维形式,发展易学天地人整体和谐的天人观,诠释易学蕴含生生之德的形上之道,将更有可能在本世纪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