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时间知觉的注意调节:一项ERP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任务实验范式探讨时间知觉注意调节的动态过程。通过指导语使被试按照比例将注意分配到声音刺激的时间属性与音调属性上,形成对时间因素不同注意程度的五种注意条件,同时记录反应时、错误率和事件相关电位数据。对峰值分析发现,P2注意条件主效应不显著,但多重比较时T(只注意时间)与P(只注意音调)条件差异显著;对CNV平均波幅分析,发现注意条件主效应显著,随着分配在时间属性上的注意的减少,其波幅逐渐降低;对T与P条件的差异波地形图分析发现,波幅最大的区域位于额叶、中央区和顶叶;该差异波的偶极子定位于辅助运动区(额上回、额中回)和顶下小叶。以上结果表明,P2阶段存在时间信息加工;CNV反映时间知觉的注意调节,时间知觉中存在控制加工应该以CNV的出现为指标;辅助运动区可能为时间知觉的核心成分,具有跨通道效应;顶下小叶也与对时间的注意有关,但并不是特异性的。本研究不支持Lewis提出的 “自动”与“认知控制”计时系统理论中 “秒”为两系统分界点以及辅助运动区只属于“自动计时系统”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2.
本研究考察了被试在使用经验信息和共变信息进行两原因共同作用因果判断时所具有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两原因的性质对于被试的选择有着显著影响。当两原因的可信度相等时,更多被试认为两原因都可以引起结果。(2)两原因都不出现时结果出现的概率P(e/~i~j)对于被试的选择没有显著影响。(3)两原因单独出现时结果出现的概率对于被试的选择有着显著的影响,但是这一变量是与两原因的可信程度共同产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143.
“亲亲相隐”是一桩饱受争议的道德公案,实证考察其中的道德认知机制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人的道德结构。研究1直接验证了道德决策中“亲亲相隐”现象的存在,研究2进一步考察了道德判断与决策的差序效应及个体社会价值取向的调节作用,研究3探究了道德义务感的中介作用。整个研究表明,“亲亲相隐”根植于中国人“应然”和“实然”两个层面的道德认知中,不同社会关系下所感知到的人际道德义务差异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4.
变点分析法(change point analysis, CPA)近些年才引入心理与教育测量学, 相较于传统方法, CPA不仅可以侦查异常作答被试, 还能自动精确地定位变点位置, 高效清洗作答数据。其原理在于:判断作答序列中是否存在可将该序列划分为具有不同统计学属性两部分的点(即变点), 并且需使用被试拟合统计量(person-fit statistic, PFS)来量化两个子序列之间的差异。未来可将单变点分析拓展至多变点, 结合反应时等信息, 构建非参数化指标以及将现有指标拓展至多级计分或多维测验, 以提高CPA的适用广度及效力。  相似文献   
145.
吴柳财 《学海》2022,(6):31-40
差序格局并非描述一种以个体为中心向外辐射而形成的个体本位的社会形态,而是以“己”为中心向外推展形成的一体本位的社会形态。差序格局作为对中国社会结构的描述,背后暗含着中国社会特定的道德体系。充分阐释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与社会规范内涵,需要追溯传统丧服制度等礼学根源。丧服制度中的厌、厌降等特殊服制过程,充分显示出“一体本位”的原则在差序格局中的作用机制。“一体之义”,特别是父子一体,是人们在扩展社会关系时最重要的原则。在差序格局的中国社会,人们“向外推”的过程也是不断“向内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6.
高正 《管子学刊》2011,(3):124-127
本文探讨了刘鹗《〈道德经〉序》与《张氏遗书》所录《道德经序》之间的关系。指出《张氏遗书》所录《道德经序》的作者应为张积中之子张少陵。刘鹗序文中所引的资料,并非直接取自《张氏遗书》。张少陵是为李晴峰《详注道德经》作的序,而刘鹗则是为自己所过录的晴峰夫子《详注道德经》中的若干要义作的序。这两篇序文中所引用的资料,虽有同源关系,但内容相近而文字有异;两篇序文各自独立,不能混为一谈。本文针对认为刘鹗《〈道德经〉序》和李晴峰《详注道德经》均为张积中所作等观点,分析悬疑,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47.
本研究通过一个自我参照效应范式实验探讨了“熟人”差序格局是否体现在记忆再认中。要求被试在由感情深浅与工具性目的有无的组合构建的“熟人”差序格局中填入关系由近至远的四个对象人物,并以此为参照进行人格形容词再认。结果表明由近及远四个圈层分别主要由深/有、深/无、浅/有、浅/无组合的对象人物构成,且亲密度逐层下降,感情比工具性目的在其中的影响更大。再认率与R判断率中较熟悉者(主要为前三圈)高于仅相识者(主要为第四圈)、而较熟悉者的前三圈间无显著差异。由于交往频率等的影响在记忆效果上仅呈现出“较熟悉者——仅相识者”的二分格局。  相似文献   
148.
黎业明 《中国哲学史》2007,28(2):121-128
湛若水与严嵩有同门、同年、同事之谊,两人交往相当密切。湛若水与严嵩的交往及其对严嵩的颂扬,都不是在严嵩位高权重之时才开始的。因此,湛若水为严嵩《钤山堂集》作序并对严嵩加以颂扬等事,与其说是趋炎附势、党附权奸,还不如说是同门、同年、同事之间的溢美之词、奉承之语。  相似文献   
149.
存在问题在分析哲学的背景下取得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成果。在“何谓存在”问题上,围绕“存在”是不是个体的属性从而是不是逻辑谓词的争论呈现出三派观点:弗雷格、罗素等从一阶逻辑出发,认为“存在”不是逻辑谓词,而是量词;皮尔士、斯特劳森等结合精致的自然语言分析,认为“存在”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表达了个体的属性,是一种特殊的谓词;自由逻辑学家则从自由逻辑的角度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在“何物存在”问题上,蒯因“存在就是约束变项的值”的本体论承诺标准机智地揭示了存在问题的语言学实质。可以说,利用一阶逻辑解释存在问题的方法是比较成功的。如果将弗雷格、罗素的一阶语言扩展到高阶语言,则既能与蒯因的理论连贯一致,又能避免无谓的“存在”本体论纷争。这种做法的结果是“存在”具有了层次性的特征。掌握一定的逻辑学基础知识,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西方哲学。  相似文献   
150.
赫拉克利特不仅仅思考宇宙论问题,也关注人类社会和知识问题。本文从文本分析入手,从古典语文学的角度考察了赫拉克利特残篇的语言风格,据此重构了赫拉克利特思想的主要方面。首先分析赫拉克利特论变化、秩序等宇宙论问题,强调他主张一切具体事物都是流变的,但是事物的变动、转化有其数量、比例和秩序,因此作为整体的世界是有秩序和统一的。其次探讨赫拉克利特如何以此为基础阐明了人类知识问题,他既强调知识的经验来源,又强调通过logos来直觉地、归纳地把握世界的总体性和普遍真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