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26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The best representatives of the self-reflection of xinxue 心学 (the School of Mind) and its development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re the three masters from the late Ming Dynasty. The overall tendency is to shake off the internal constraints of the School of Mind by studying the Confucian classics and history.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Dai Zhen had attempted to set up a theoretical system based on Confucian classics and history, offering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a new academic movement that gradually suspended issues studied by the School of Mind. But the suspension of these issues does not mean they were resolved. For Peng Shaosheng, xinzong 心宗 (the Doctrine of Mind) has emerged from a bottleneck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fucian yi li zhi xue 义理之学 (doctrine of meanings and principles): The only way to find the transcendent connection between the doctrine of meanings and principles and the Dao was through the internality of belief. In this case, the Lay Buddhists, represented by Peng Shaosheng, Wang Dashen and Luo Yougao, as lixue biepai 理学别派 (Alternative School of Principles), played the role that the School of Mind had undertaken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thus becoming a shelter for the Confucian doctrine of meanings and principles.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revival of weishixue 唯识学 (the Consciousness-Only School) during modern times was simply a continuance of the “Alternative School of Principles”. It took over the Lay Buddhist theme of the doctrine of meanings and principles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tried to construct a new pattern of learning for Confucian classics that matched up with the doctrine of meanings and principles, offering a model of integration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onfucian tradition. Translated by Huang Deyuan from Zhexue yanjiu 哲学研究 (Philosophical Research), 2007, (9): 51–60  相似文献   
992.
上世纪三十年代,金岳霖先生以欧洲传统演绎逻辑是唯一和普遍的逻辑学观念,对中国逻辑的研究提出了“中国逻辑”的名称能否成立的问题。否认逻辑与文化的联系,坚持逻辑的唯一性和欧洲传统演绎逻辑的唯一性与普遍性,这些是提出“中国逻辑”名称困难的依据。上述观点将会面对由逻辑学研究对象、逻辑学学科性质以及逻辑史所展示的事实所引发的诸多困惑与质疑。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逻辑思维。逻辑思维不是单纯的自然现象,而是属于人的精神世界。人的精神世界依附于人类的文化,即人的实践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当人类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的统一状态时,包括逻辑思维在内的精神世界不仅有共性,也有由民族地域不同而显现的个性。在中国,先秦文化不同于古希腊文化,它的核心是伦理政治与社会人事,它的主要内容是伦理尺度与治国纲纪的构想、建立和实践,它的基本思维取向是现实的需要以及实践中的经验。以“类同”为依据进行“以类取,以类予”推演的“推类”,成为先秦时期逻辑思维中居主导地位的推理类型,同时也成为先秦逻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逻辑学是有别于欧洲传统演绎逻辑的。研究中国逻辑离不开对欧洲传统逻辑的借鉴,在这种借鉴研究中,应用比较法的关键有三:第一,被比较的诸对象都把与之相比较的对象视为平等的他者,而不是对立者或规范者;第二,在见其同异中,比较以见其相异乃更为重要。第三,对研究对象的异点给出制约因素的分析,就中国逻辑研究而言,就是“历史分析与文化诠释”。  相似文献   
993.
主管支持感是指员工对主管重视他们贡献、关心他们福祉的程度的总体看法。相关的实证研究表明主管支持感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绩效与行为以及心理压力与紧张等相关工作结果变量均存在一定的影响;而个体特征与工作特征方面的相关因素则对主管支持感具有一定的预测力。该文对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有关主管支持感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未来的研究有必要加强主管支持感的形成与干预机制等三方面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994.
污名应对研究:发展脉络、理论取向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柳  刘力 《心理科学进展》2008,16(5):815-825
污名应对是指被污名者运用不同策略来反抗社会赋予他们的贬低性标签的动态过程。这一领域的研究正在从站在污名施予者的立场考察污名的影响转向到强调被污名者作为主动应对者。目前,对污名应对的研究有三种理论取向:权衡比较取向、认同威胁取向和个人与情境互动取向。污名应对研究对于改善被污名者的心理健康和改进消除污名影响的政策等有重要意义。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可隐藏性污名应对的研究,综合使用量化和质性研究范式,关注污名应对的纵向研究,加强污名应对理论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95.
R.D.莱因受存在主义-现象学影响,把人看作独特的存在,反对传统的经验式分类手册进行精神病诊断的模式,主张人性地看待精神分裂症患者,从患者整个前后关系之中来理解其特殊经验;莱因注重治疗关系,反对生硬的技巧性治疗,认为治疗是陪伴患者进行一次特殊的心灵探险旅行.他在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及治疗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后来的心理治疗流派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96.
从“念佛救度”和“中阴得度”看佛教死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兰闵 《法音》2009,(8):5-15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Being and Time)中说,人是“向死的存在”,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死。医学与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可以让人类死亡时的痛苦有某种程度的减轻,但由于目前科学家对人死后的情形仍无法用实证的方法进行研究,也就无法找到有效方式帮助亡者减少对死亡的恐惧。  相似文献   
997.
李玉芳 《思维与智慧》2009,(10):M0002-M0002
我是一名工会干部,负责全公司闼览室的书报刊管理工作。受工作方面的影响,从2005年起,我个人订阅了一份《思维与智慧》杂志,这一订就快5年了。每一期来我都要将所有的故事翻看一遍,尤其是好看的哲理故事和亲情稿件,有时候我要读两三遍。  相似文献   
998.
颜岩 《现代哲学》2023,(6):11-18
《历史与阶级意识》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卢卡奇在书中试图恢复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但由于未能完全洞察和拒斥黑格尔和韦伯思想中的保守主义成分,最终在理论上陷入了悖论。深刻剖析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和法哲学以及韦伯的合理化和官僚制思想,揭露其中内含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因素,不仅是正确评价卢卡奇思想的根本前提,也是阻断《历史与阶级意识》理论错误对后世产生消极影响的关键。梅扎罗斯对《历史与阶级意识》思想遗产的评估可为我们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但由于忽视了马克思主义历史性方法的积极影响,因此他对卢卡奇思想中保守主义成分的评估有失公允。  相似文献   
999.
心理评估是指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共同指导下,综合运用谈话、观察、测验的方法,对个体或团体的心理现象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分析的总称。心理评估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相关分析,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标准化测验,另一类是非标准化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汉传佛教的变革与发展遵循着自己特有的规律。现代性或者现代化的思想对其变革起到了催化或者唤醒某些成分的作用。这是因为,佛教与西方科学和理性之间毕竟在理论志趣、认识方法、实现路径不同。近现代中国佛学的变革是在现代性的活动范围和历史变迁的背景下展开的,因此,现代性不是作为一些抽象原则而被先验地强加到中国佛学的变革之上,而是作为一种实存中的本质而必然出现在中国佛学展开过程之中。在此意义上,研究近现代100多年来中国汉传佛教变革中的现代性因素,有助于全面了解佛教史、批判继承佛教文化,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当代与佛教有关的国际、国内问题,有助于反思现代性面临的困境和当代佛教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