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35篇
  2138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1.
牟宗三是现当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中国佛教的研究有着两次意义深远的转变,佛学最终在其思想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早年受其师熊十力的影响开始对佛教有所涉猎,但更多偏重于知识性的了解,直至一次特殊的机缘方才对佛学用力。这一转折所引发的"悲情三昧"直接影响了牟氏哲学的整体进路。《佛性与般若》这部巨著则标志着牟氏佛学思想的成熟,其中肯定了天台圆教有一特殊的"佛教式的存有论"可以对法之存在等问题作出圆满的交代。这一"存有论转变"的意义在于,牟宗三最终认识到不必亦不可用儒家之体用义、创生义去衡量佛教,而应以"不以佛教为忌"的态度正视之。牟宗三跳出了拒斥佛老的窠臼,亦由此展现了新儒学之"新"的另一面向。  相似文献   
812.
心理表象在多种情绪障碍中均表现出病理性特点。研究者基于心理表象主要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心境、双相障碍情绪和社交焦虑进行了心理病理学解释,尤其关注闪回和过度概化记忆等两种典型症状,并且重视心理表象在情绪症状维持中的作用。概括而言,研究者强调记忆形成与提取过程的异常、认知与行为的保护性策略的负强化、对事件及自我的认知偏差等三类因素对情绪障碍的致病作用。目前,针对或运用心理表象的干预与训练方法包括减少消极表象、改变消极表象内容、提高积极表象能力、提高记忆的具体性等四类。未来应注重侵入性表象的功能分析以及相关的心理病理学模型研究,并拓展干预与训练研究。  相似文献   
813.
刻板印象是人们有关群体的行为特征与特质属性信念化的认识, 它多以语义图式形式存储于长时记忆中。依据激活过程中意识参与程度的不同, 刻板印象具有内隐和外显两种表现型。不同于双加工理论“自动激活+认知控制”的研究视角, 本项目计划从内隐/外显记忆的多重记忆系统模型出发, 试图检验内隐与外显刻板印象在表征机制和激活过程上的差异。现有的多重记忆系统模型虽能解释内隐和外显刻板印象在记忆存储与提取上的机制差别, 但却无法阐释二者语义表征带有的心理理论特性以及二者的认知控制过程。有鉴于此, 本项目拟吸收“镜像系统−心理化系统”模型和双加工理论各自在特质与信念加工以及刻板印象认知控制上的理论优势, 深入探索内隐和外显刻板印象的分布式表征机制。借助ERP技术的时间过程优势和fMRI技术的脑区动态因果建模优势, 研究结果将最终揭示刻板印象分布式语义表征的动态加工机制。  相似文献   
814.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教师管理制度的变革,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研究应运而生。申继亮教授的新作《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就是该领域的代表性成果之一。纵观全书,主要有以下特色。1开创与继承相结合传统的教师研究主要关注于教师的职业角  相似文献   
815.
正2014年4月21日至22日,由韩国伦理学会、中国伦理学会、韩国学中央研究院主办的"第22次中韩伦理学国际学术大会"在韩国召开,会议主题为"东西洋思想与伦理教育"①。来自中韩两国的百余位学者围绕东洋伦理、西洋伦理、东洋伦理与社会问题、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实践伦理与道德教育等问题展开了友好而热烈的讨论。现将会议概况略述如下。一、基调演讲开幕式后,中国伦理学会秘书长孙春晨教授、韩国伦理学会会长朴赞玖教授分别作了主题为"中  相似文献   
816.
儒学传统一直被视为理想主义的典范,似乎儒学之道就是悬置了一个道德理想主义王国,引领着世俗生活中的人去追求和超越。儒学传统是否一种遥不可及的理想主义?本文通过分析儒学"万物一体"思想的基本特征及其价值取向,认为儒学传统始终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找着某种张力和富于弹性的平衡,其价值取向介乎于理想性与现实性之间,并由此进一步阐述儒学"万物一体"思想与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817.
兀鹫与风     
东非大草原上,一丝风也没有。一位鸟类学博士与他的一名学生,发现一只兀鹫在一棵孤零零的树上落下了脚。“现在应是兀鹫猎食的时间, 为何它还在这偷懒歇息?难道它忘记了窝中嗷嗷待哺的幼鹫吗?”学生不解地问。  相似文献   
818.
王采 《美与时代》2014,(6):112-112
非物质文虎遗产的概念是在文化遗产概念的基础之上衍生出来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中,国际上是存在很复杂的流程的,这一认定流程在“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鉴定项目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19.
《学海》2021,(1):68-80
马克斯·韦伯很早就被引入中国,但其影响力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显现。韦伯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同中国社会变迁以及社会学崛起的进程相一致。中国的社会学一方面需要从韦伯的论述中汲取其弥合行动与结构、唯物与唯心二元对立的成果,彰显其多元因果分析的论述路径;另一方面则要基于中国的文化语境对其《儒教与道教》所阐发的若干基本观点,如儒教与清教的可比性、理想类型运用之得失以及普遍历史与历史个体之关系,进行深刻反思。唯其如此,才能借助韦伯之论述推进我们自己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820.
张文新  林崇德 《心理科学》1998,21(6):489-493
对895名初中阶段城乡青少年进行自尊和父母教育方式测量,考察青少年的自尊与父母教育方式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不同青少年群体中可能存在的差异。结果显示:(1)从总体上看,青少年的自尊与其报告的父母教育方式各维度之间有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2)父母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自尊有较好的预测作用;(3)在不同青少年群体中,父母教育方式对自尊的影响存在某些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