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7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39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正>内丹学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生命炼养理论和实践体系,它极具兼容性、开放性,融贯导引、吐纳、服饵、禅法等种类繁多的内修外炼方法,跨越哲学、医学、生理心理学、宗教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诸多学科,并于数千年演进中留下上千种著作,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从纵向时序对内丹学的起源、发展、演变及前景作整体性的宏观透视;同时从横向角度对内丹学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作具体剖析,兼论与之相关的文化现象。从中看源远流长的内丹学如何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成为道教养生文化的核心内容。内丹学发展史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982.
如果把宗教视作一种和生物进化类似的自然现象,那么它就应该有起源和发展的过程。近年来,探索这个意义上的宗教起源已经成为了进化心理学等认知科学领域的一个研究方向。一部分科学家认为,宗教可能是作为促进了人的生存和繁殖机会的一种适应,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进化了出来。另一部分科学家则认为宗教是意识进化的一个副产品。或者,宗教的起源是适应和副产品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983.
随着第二代认知科学思潮的出现,延展认知作为其中的代表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延展认知论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可以超越颅骨和体肤的限制,延展到外部实体上,认知主体和外部世界构成了巨型的认知耦合系统。延展认知论的出现有助于拓宽研究者的理论视野,使人们对"心-身-环境"的关系产生新的认识,并对认知科学的实际应用有重要贡献。然而同任何心理学的新理论一样,延展认知论观点一经提出也引起了广泛争议。  相似文献   
984.
认知地图技术是用来获取个体对某个特定领域独特理解的图形化描述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包括认知诱发技术与分析技术.在详细阐述其概念、原理的基础上,本文结合一个共享心智模型的研究实例,展示了认知地图技术应用的一般步骤.然后,介绍了认知地图技术在管理心理学中的应用.并针对认知地图技术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即从认知地图技术的理论、应用及软件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85.
你想创业吗?你可曾知道,创业不但需要资金,更需要创意.特别需要新鲜的创意。一个独辟蹊径的创意,常常可以给你带来财富,带来辉煌,甚至改变你的人生。  相似文献   
986.
职务经济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职务经济犯罪的心理因素,揭示少数公职人员利用职权形成的犯罪心理。  相似文献   
987.
张积家 《心理科学》1992,(3):51-53,60
语义相似性是指词之间在语义上相似,即几个诃共有某些语义特征.共有的语义特征越多,它们就越相似。语义相似性的研究是语言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共同感兴趣的课题.然而,怎样评价词之间的语义相似性?在语言学家那里,完成这项工作主要靠的是语言学家个人的语言直觉.认知心理学产生以来对语言使用者头脑中语义组织的兴趣驱使人们去寻找评价词之闻语义相似性的方法。如果能找到某种方法去代替语言学家个人的语言直觉,那将是非常有用的.心理学家已经使用的研究语义相似性的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验的方法,另一类是实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88.
人格心理学中的需求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需求问题一个性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个体需求的研究,一直是人格心理学中最诱人的课题之一。到现在为止,已有的各种理论,按它们对需求认识的范围和深度的不同,可分为四大体系:“本能需求理论”;“社会——文化需求理论”;“生物——社会——文化需求理论”;“系统需求理论”。  相似文献   
989.
林倩 《法音》2001,(8):10-13
佛典中常见的“自性”一词,对应的是梵文Svabhāva,这个词的前一部分“sva”表示“自己”(self)或“自己的”(one's own);后半部分“bhāva”意为“存在”、“有”(existing; being)。二者结合,表示事物特殊的、不通于其他的存在状态。在中观派看来,这个词与“诸法无我”中的“我”是同义语,表示众生对事物所执取的本体、本元,一种实在性的存在。 龙树在《中论·观有无品》中,着力破除“诸法各有性”的错误见解。他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1、 若法有自性,应是“自成”的,不应从因缘生,不应待他而有。其论中说:“众…  相似文献   
990.
自从笛卡儿提出他心问题之后,许多哲学家便提出他心问题的不同答案,但是,他们对于他心问题的研究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这些哲学家主要是在本体论层次研究他心问题。心理学行为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