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2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409篇
  237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112.
自欺就是自己欺骗了自己。那么人为什么要欺骗自己呢?哲学和心理学都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哲学家争论最多的是自欺的概念,自欺现象究竟能否存在。心理学家则从认知、社会、临床和进化的角度探索自欺;分别研究了自欺的内涵,自欺的产生原因,自欺的利与弊,自欺与心理健康,自欺的进化等一系列问题。未来自欺的研究应该将重点放在探究自欺的进化,自欺的人格特征,自欺与心理健康,以及自欺的其他相关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13.
提高出监前罪犯的回归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罪犯出监后安全稳定回至社会是回归工作的基础和立足点,也是有效预防重新犯罪,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但从心理学视角分析我国罪犯回归工作还十分缺乏。本文论述了心理学视野下的回归概念,心理学在回归工作中的现实意义,提出了回归工作的进程演示及主要基调,以期对我国罪犯回归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4.
本研究采用“你藏我找”范式,将自我受益作为基线条件,通过两个实验分别考察不同自我相关性受益者和不同群体受益者对5~6岁幼儿说谎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相比于高自我相关者和低自我相关者受益条件,幼儿更可能为自己的利益而说谎;而相比于低自我相关者受益条件,幼儿更可能为高自我相关者的利益而说谎(实验1);(2)相比于内群体和外群体受益条件,幼儿更可能为自己的利益而说谎;而相比于外群体受益条件,幼儿更可能为内群体的利益而说谎(实验2)。以上结果表明,5~6岁幼儿的说谎行为存在强烈的利己倾向,为自己获得利益而说谎的可能性最大;而5~6岁幼儿的亲社会说谎行为在个体层面存在自我相关性偏好,在群体层面存在内群体偏好。  相似文献   
115.
刘文鑫  杨玲  舒跃育 《心理学报》2023,(10):1729-1744
美国社会在“二战”后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变迁,透过美国文化固有的“实用主义”与“个人主义”特点,形塑了其战后的社会性格。这种社会性格以“单向度化、追求工具理性和个体优先”为核心特征,它们与科学心理学的主要特点存在对应关系。这一社会性格在文化方面对心理学的期待是“科学主义对精神世界的祛魅”,即“心理的世俗化”。在这个意义上,它进一步促进了战后美国心理学科学主义范式的形成与巩固,继而促成了今天科学心理学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心理学中的主导地位。而科学心理学在美国的蓬勃发展反过来又巩固了其社会性格,体现出美国的科学心理学作为其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参与维持美国社会高效运转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6.
考察流言效价和内容真实性相冲突时,幼儿在社会偏好和行为评价上的特点,结果发现:在不知道流言真实性时,5~6岁幼儿会更愿意与积极流言传播者做朋友,认为传播积极流言的行为更好。但后续通过直接观察发现积极流言虚假但消极流言是真实后,他们对积极流言传播者的评价表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这种变化在不同的评价任务中表现不同:他们更愿意与说消极但真实流言的个体做朋友,但依然认为传播积极却虚假流言个体的行为更好。  相似文献   
117.
幼儿对不同的情绪面孔图片存在不同的注意偏向,考察情绪效价与面孔类型对幼儿无意视盲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幼儿对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本研究采用静态无意视盲的实验范式,通过2(面孔类型:符号化卡通、真人)×2(情绪效价:积极、消极)被试间完全随机设计,考察了111名幼儿(62.5±3.6个月,男生60名)在无意注意条件下对不同情绪效价和不同类型面孔的觉察情况。结果表明:(1)幼儿对积极情绪面孔的觉察率显著高于消极情绪面孔;(2)符号化卡通面孔与真人面孔的整体觉察率不存在显著差异;(3)积极情绪面孔中符号化卡通面孔的觉察率高于真人面孔。综上,情绪效价对无意视盲的影响会基于面孔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幼儿对卡通积极情绪面孔有更显著的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118.
《心理学报》2021,(1):I0003-I0003
《心理学报》,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月刊,定价30元。邮发代号:82-12《心理科学》,中国心理学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双月刊,定价30元。邮发代号:4-317《心理科学进展》,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月刊,定价30元。邮发代号:2-938《心理发展与教育》,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双月刊,定价20元。邮发代号:2-913《心理学探新》,江西师范大学主办,双月刊,定价12元。邮发代号:44-108《心理与行为研究》,天津师范大学主办,双月刊,邮发代号:6-178《应用心理学》,浙江省心理学会、浙江大学主办,季刊,向杂志社索要订单,电话:0571-88273352地址:310028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浙江《应用心理学》杂志社。  相似文献   
119.
对真人面孔与卡通面孔记忆线索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儿童的面孔认知机制。采用“学习-再认”范式,以内部线索面孔、外部线索面孔和完整面孔为刺激材料,探究面孔线索对4~6岁幼儿真人与卡通面孔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1)女童对真人面孔的记忆显著优于卡通;(2)对卡通面孔的记忆,男童显著优于女童;(3)对真人面孔:完整面孔记忆显著优于内部线索面孔与外部线索面孔;对卡通面孔:外部线索面孔记忆最佳,其次完整面孔,内部线索面孔最低;(4)幼儿对外部与内部线索面孔的记忆能力随年龄逐步提高,6岁显著优于4岁。综上,幼儿对真人面孔与卡通面孔的记忆模式存在差异;且面孔类别、性别、面孔线索与年龄等因素均影响幼儿的面孔记忆。  相似文献   
120.
康德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其在继承沃尔夫理性心理学与经验心理学二分的基础上,通过批评理性心理学,消解了我思的主体地位,为解决二元论问题做出了重要努力;通过批评经验心理学,指明了心理学在成长为一门科学过程中必须面对的诸多问题。新康德主义在继承并改造康德思想的过程中,发展出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心理学理论;认知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皮亚杰基于对康德思想独具特色的把握,提出了发生认识论;而当代认知科学的图式理论,则完全是建基于对康德经验图式理论框架的全面继承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