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肖雁 《管子学刊》2002,(4):31-35
“德”在荀子思想体系中不仅是一个反映人类社会行为规范的伦理范畴,而且还是一个统摄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规律的哲学范畴。荀子还在其思想体系中阐发了其系统的德治思想,因而“德”在荀子思想中还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学范畴。系统考辨“德”在荀子思想体系中的三层含义。对于全面把握荀子思想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2.
《论语》中"德"共出现40例,这40例"德"具有丰富的内涵,从"德"的主体方面设置个人与群体、君子与小人两组观察维度,从"德"的具体所指方面设置秉性与行为的区别,从"德"的作用方面设置治民与化民的不同,以此来分析《论语》中"德"的含义,联系今天的社会现实,可以发现《论语》中关于"德"的论述,对于我们今天进行道德教育、道德评价以及个人的修身进德都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113.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以"天人合一"为基本精神.先秦儒家认为,天是人的价值和道德本原,人对天又具有主体能动性.在天人关系上,天与人具有本质上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是人的道德与天的本质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和共同性.因此,"天人合一"实质上是在道德基础上的合一,即"天人合德".  相似文献   
114.
有教无类立德树人——孔子教育思想的伦理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立德树人,其中富有深刻的伦理意蕴.从教育学的视角看,<论语>有深刻的逻辑严整的教育哲学思想体系."性近而不同,习远而可趋"的人性论是其教育思想基础;"有教无类"的平等意识、平等教育主张是其教育思想体系中的教育对象论;以人文化成为突出特色的诗、书、礼、乐、文、行、忠、信等丰富内容构成其教育思想的教学内容论;而因材施教、学思并重、启发诱导、身体力行的高超的教学艺术则构成其教育的方法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高尚的教育境界构成其师德论.  相似文献   
115.
<正>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教育,是走心的教育,"立德,心为先"。长期以来,职校生被贴上"差生""劣等生"的标签,职业教育也被认为是"二流教育""失败者的收容所"。针对现状,我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践行"以心育人,以文化人"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逐渐形成特色鲜明、符合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平台建设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组长分别由校长、副校长担任;组建了以心理委员为主的服务小组,有针对性地为学生、  相似文献   
116.
一、探讨中世纪阿拉伯世界科学兴衰的原因,是个很有意义的问题。这里说的中世纪,严格说来,应该说是8到12世纪,或者延伸到13、14世纪时的中世纪的阿拉伯世界,或者说,伊斯兰世界。就这时的科学家活动的地区来说,可以分为东方部分(主要包括今天的伊拉克、叙利亚、埃及、伊朗和中亚的部分地区)和西方部分(突尼斯、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西班牙地区)。这些地区的科学家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有基督教徒、  相似文献   
117.
玛窦福音第18章第15节至第20节,讲述的是基督信徒团体内的弟兄规劝之道。根据玛窦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耶稣基督时代的教会实况:当时  相似文献   
118.
《韩非子》中的《解老》篇有两个问题曾引起学术界的争论:一是《解老》开头几段文字对仁义礼智等儒家思想的评论,与韩非反儒的思想是否存在矛盾;二是在“工人数变业……”一节说“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与韩非“法与时转则治”的变法主张是否抵牾。有不少学者把这两个问题归结为《解老》同韩非思想体系的矛盾,主张把《解老》从韩非作品中分离出来;也有学者认为《解老》实际上是“以儒解老”。由于这两个问题既关系到韩非的基本思想,又涉及到《解老》的真伪,所以有必要提出来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19.
徐莹 《哲学研究》2023,(3):68-78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黄老帛书阐述了一种“先德后刑”的刑德相养理论,有的学者以韩非的“刑德二柄”加以解读,认为二者同义。法家讲赏罚,以商韩为代表。商鞅之学在这一问题上,主张“先刑而后赏”。虽然黄老的“先德后刑”与商鞅的“先刑后赏”有相通之处,但黄老刑德概念的内涵远大于刑赏,二者在天人关系、人性驱动论等方面,也具有本质区别。韩非的“刑德二柄”与商鞅的刑赏治术并无二致,“因道全法”也非黄老思想。黄老刑德与商韩的赏罚之术并非同一思想体系,而《管子》务时寄政的“先德后刑”之说则颇具黄老学的气质与特征。通过对“先德后刑”与“先刑后赏”这两种早期刑德学说的比较分析,可以理清黄老与法家之间的思想纠葛,明确黄老刑德学说的思想独立性,并由此管窥战国时期的天人关系。  相似文献   
120.
道教的未来     
正一道教,和世界上一切伟大宗教一样,其所以出现,是要回答人们最重要的、最切身的关切,包括人是从哪里来的,最终要走到哪里去,以及如何解释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苦恼与灾难。实质上,是人类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而创造了宗教。2500年前的伟大智者老子和稍后的庄子,以及1800年以来道教众多的先行者张角、张鲁和历代高道,都根据他们那个时代的渴望和需求,用自己的智慧和实践为世人提供他们所能给出的答案。他们先后相承,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