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7篇
  58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正>(2014年9月24日)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学者,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嘉宾和专家学者齐聚北京,举行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这次会议是国际儒学界和国际学术界的一次盛会。首先,我谨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朋友们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这次会议以儒学: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主题,体现了关注世界前途、人类命运的人文情怀,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题目。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事关各国人民幸福安康的两大问题。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212.
有一首外国歌曲唱道:“在那遥远的地方,幸福就住在那里……”这首歌曲是我年少的时候听到的,后来,其他的歌词我都忘记了,唯独记得这两句。那时,每次想起这两句歌词,我总是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幸福为什么一定要住在遥远的地方?  相似文献   
213.
《四川心理科学》2014,(17):26-27
教育是充满生机和灵性的鲜活过程,教育涌动着生命之流,绽放着成长之花,展现着智慧之境,培植着理性之魂。……在成都“半小时经济圈”内,有一所以幸福教育闻名的学校——蒲江中学实验学校。这是一所堪称奇迹的学校,建校短短7年,却蜚声全国,成为教育部“全国农村基础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首批项目学校,荣获“首届中国当代特色学校”、“四川省川派名校”、“成都市新成长型学校”、“成都市课程改革先进集体”等诸多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14.
本文跟随苹果教父乔布斯挖掘“苹果力“的脚步,破译教育信息化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具备的综合”苹果力”——站得稳讲台的教学思想力、登得上高台的培训传播力、耐得住后台的服务幸福力、守得了擂台的专业发展力.从实践困扰出发,破译信息技术教师的“苹果力”密码.  相似文献   
215.
研究怎样的生活是好生活是古代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幸福被认为是人生的终极目的,是最高的善。因此研究什么是幸福,研究如何获得幸福就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首要问题。亚里士多德对幸福的论证,可分为目的性论证和功能性论证,其中存在个体、社群、人类共性的本质三重维度。  相似文献   
216.
密尔的幸福概念由于具备具体性、多样性、复合性、目的性和等级性特征,克服了边沁以快乐作为功利(幸福)概念内涵的唯一构成成分所导致的功利概念的单一性、抽象性和功利计算困难的缺陷,使得功利原则所遭受的很多指责可以从根本上得以消解掉,因此,密尔的幸福概念对于功利原则合理性的辩护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密尔的幸福概念仍然是一个不明确的概念,难以成为人们行动的具体而明确的标准,因而对于规范人的行为没有太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17.
道德哲学体系中的个体、集体与实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哲学体系与伦理精神体系,应当完成两次辩证转换。一是由个体到集体再到实体的辩证转换;二是由实体到主体的辩证转换。与此相联系,个人主义便具有两种道德哲学形态,即个体个人主义与实体个人主义。集体的形成,必须扬弃个体个人主义,伦理性是集体中的否定因素,只有将集体发展为实体,才能真正解决个体与整体的矛盾。集体上升为实体的必要条件是精神,准确地说是“单一物与普遍物统一”的伦理精神。由实体上升为主体的真义,是实体作为“整个的个体”行动,从而不仅具有实体的伦理性,而且具有作为“整个的个体”的道德性。  相似文献   
218.
道德生活的合法性在哪里?韦伯提供了一种理性主义的道德理想主义路径,通过对幸福主义或功利主义的批判尤其是正面对新教伦理之理想主义的申述,其确立起如下基本观点:道德不是技术、技艺或物质利益,它不能像任何技术性手段一样有助于达到人们眼前的利益,在某种意义上它本身就是目的——它同人的高贵、尊严和终极价值等关联在一起,因而是人生和世界意义之体现,同时构成了人之永恒追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219.
艾勒悖论(Allais Paradox)另释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李纾 《心理学报》2001,34(2):176-181
艾勒悖论违背了期望效用(Expected Utility)理论的独立性(independence)原则,成为欲推翻期望效用理论的杠杆。“齐当别”抉择模型不将风险决策行为看成是追求某种“最大期望值”的抉择反应,而将其看成是“最好可能结果之间的取舍”或者“最坏可能结果之间的取舍”。此项研究设计了一“判断”技术,并用此对艾勒设计的选择问题加以检验。实验表明,判断结果所示的“齐当别”策略能满意地对艾勒选择题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220.
幸福何来     
有一年在南普陀,见寺内有一偈语:“佛即悟”。记是记住了,但一直不解。前不久,与几位朋友在“望江楼”品茶,都是莫逆之交,曾在农村插过队,受过苦难日子的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