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47篇
  37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271.
为考察幼儿教师的薪酬制度知觉、工作绩效与任教意愿之间的关系,随机选取了安徽省参与国培计划的262名幼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幼儿教师的任教意愿较高,对自己的工作绩效也较为肯定,但对所在单位薪酬制度的认知评价并不是很积极;(2)幼儿教师的薪酬制度知觉与任教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其中竞争性知觉、回馈性知觉因子对幼儿教师的任教意愿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幼儿教师的薪酬制度知觉与工作绩效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但相关系数不高,且仅有回馈性知觉因子对其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4)幼儿教师的任教意愿能显著预测其工作绩效,且任教意愿在薪酬制度知觉与工作绩效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72.
组织行为学中自我效能感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Bandura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概念。它是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直接影响人们的思维、动机与行为(Bandura,1977)。文献检索结果显示,到目前为止(1999年底),以“自我效能感”为主题词的文献超过4000条。可见,自我效能感已经逐渐成为心理学和社会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和组织心理学家逐渐关注自我效能感在组织行为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而且这方面的研究也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特别是现在,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竞争的日趋激烈,组织变革的频繁,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人们对工作或职业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本文将对工业和组织行为领域中的自我效能感研究作一综述回顾。  相似文献   
273.
职场内外部死亡提醒对员工绩效具有双刃效应已得到诸多研究的支持,但该现象背后的统一理论解释缺乏深入探讨。基于压力交互理论构建的模型指出,死亡提醒通过压力源认知评估与状态死亡意识的链式中介影响员工绩效。具体而言,员工对死亡提醒这一压力源的威胁性评估与挑战性评估分别影响其状态死亡焦虑与状态死亡反思,进而对任务绩效、组织公民行为和反生产行为产生双刃效应。最后,基于模型梳理了个体资源与情境资源等相关边界条件,并提出未来可探析死亡提醒双刃效应的过程机制、边界条件以及组织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274.
员工自下而上主动改进和重塑工作能够有效地弥补企业自上而下工作设计激励不足的问题。因此,本研究聚焦工作重塑,探讨如何通过个人和团队的工作重塑提升组织绩效。首先,基于行动理论,深入分析“工作重塑行为本身”,从而构建工作重塑的动态过程模型,并细致地阐述了工作重塑的发展过程以及工作重塑在个体和团队两个层次相互影响的过程。其次,从个体层探究了员工工作重塑影响个体绩效的两个机制。最后,应用团队过程视角,阐释了团队工作重塑影响团队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提炼出的工作重塑动态过程模型能为组织将工作重塑扩散并固化为可推广的工作模式提供理论指引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75.
作业绩效和关系绩效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关系绩效是最近抛起的一个热点。该对关系绩效的提出,作业绩效和关系绩效划分的根据,以及绩效可以分为作业绩效和关系绩效、可以用不同的预测源预测作业绩效和关系绩效的证明的有关献进行了回顾。并从中获得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76.
在马来西亚工商界,有这样一位终生交友很少且哥们弟兄稀缺的企业巨子,国曾被信誓巳旦的老朋友一下子坑了1.2亿美元而固执地认为——“在商界中,朋友是个奢侈的代名词”,从此“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很少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总是一个人“天马行空,独来独往”。...  相似文献   
277.
目标取向和工作经验对绩效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杨华 《心理学报》2005,37(1):136-141
通过两个样本调查,对目标取向和工作经验量表进行了结构检验,并探讨了目标取向和工作经验对个体绩效的效应模式。结果表明:学习目标取向和工作经验定性成份与绩效间存在中等程度相关;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的效应后,学习目标取向对绩效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应;工作经验定性成份与绩效间的关系受到学习目标取向缓冲,在学习目标取向低分组,工作经验定性成份对个体绩效更具预测力  相似文献   
278.
国外员工援助计划相关研究述评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员工援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 EAPs)是组织提供的,旨在帮助员工解决可能影响其工作表现和健康问题的多种策略的整合。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该文系统介绍了员工援助计划的概念,并从起源、发展、内容、测量、执行模式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等方面归纳了当前研究的进展,指出了研究存在的问题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79.
利用元分析方法探讨反馈寻求行为(FSB)与个体绩效的关系以明确其能否改善个体绩效。共有62篇实证研究纳入元分析, 被试总人数达15141人。结果表明:反馈寻求行为与个体绩效呈中等程度正相关(r = 0.329), 且与创新绩效的关系(r = 0.409)强于关系绩效(r = 0.302)和任务绩效(r = 0.258); 询问式反馈寻求行为(Inquiry FSB)与个体绩效及其分维度绩效的关系均强于监控式反馈寻求行为(Monitoring FSB)。文化背景和数据收集方式调节了反馈寻求行为与个体绩效的关系, 该关系在东亚文化背景下(r = 0.393)和截面同源数据中(r = 0.433)最强, 且在纵向配对数据中仍显著正相关(r = 0.154), 充分说明反馈寻求行为能改善个体绩效; 反馈寻求行为的测量工具、反馈源、非自评绩效的主客观性和被试类型的调节效应不显著。研究结果为反馈寻求行为对个体绩效的预测提供了较精确的估计, 并为反馈寻求行为的后续研究指引了方向。  相似文献   
280.
钟建安  黄奇栋  李晶 《应用心理学》2009,15(1):62-66,89
本研究探讨员工情绪智力对领导一成员交换(LMX)和员工工作结果变量的影响,并分析了上级情绪智力在其间的作用。研究通过对银行业员工及其直接领导进行280份问卷调查,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发现员工情绪智力和LMX、员工的情感承诺、组织公民行为、工作绩效正相关,上级情绪智力对员工情绪智力和LMX之间的关系有缓冲作用,LMX对员工情绪智力和员工情感承诺、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