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3篇
  367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297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353篇
  2003年   242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801.
大卫·哈维是一位重要的城市与区域研究的地理学家,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从一定角度看,他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理论平台,将城市空间置于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考量,以构建合目的性的空间存在样态为理论宗旨,将城市空间作为资本积累和阶级冲突的集中  相似文献   
802.
本刊讯10月29日至31日,由赣州市佛教协会、赣县宝华禅寺、赣州市民族宗教局联合举办的马祖道一禅宗思想研讨会暨赣州龚公山宝华禅寺大雄宝殿落成佛像开光庆典法会在宝华禅寺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803.
论道教老学     
在道教史上,一批道教人士先后诠释《老子》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由此形成了道教老学极其丰富的内容。道教人士解“老”,既对《老子》展开哲理性的诠释,又从信仰层面出发,进行具有道教特色的发挥。本文在梳理汉魏六朝至明清道教老学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示了道教老学的基本精神:道教本位、生命关怀、积极入世。  相似文献   
804.
巴赫的音乐作品,蕴含着深刻的宗教思想和神学理念,这位音乐家将信仰与音乐融合一处,为他的作品赋予了永恒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05.
本文就人类文明与宗教经典的关系,探讨和发掘《道德经》中和谐思想的内涵与价值,以寻求其对当代社会的启迪与借鉴意义。世界上的各种文明都有自身一脉相传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806.
贾庆林说,实践证明,解经工作是伊斯兰教工作中抓根本、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是团结引导广大穆斯林群众的法宝,是与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斗争的利器,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创举。贾庆林希望中国伊斯兰教界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巩固和深化解经工作成果,着力加强伊斯兰教经学思想建设,自觉抵御三股势力分裂活动,进一步推动中国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努力开创中国伊斯兰教事业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807.
对历代老学文献的编纂与整理,不仅能够为老学研究提供基本的资料,同时也是一项有益于中国思想文化史、哲学史研究的文献工程,对道教文化的发展与提升更是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08.
任何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只要在其衍生、发展过程中始终对应、固守它的文化之根,就会被文化播布区的民众普遍认同,并能获得永续发展的动力源。《国语·周语下》中说大禹疏川导滞。他顺应水性的治水方略,是运用原始道家思想成功地治国理事的典范,因此,  相似文献   
809.
苏颂与道教     
苏颂(1020—1101),字子容,北宋福建泉州南安(学界还有同安说、晋江说等)人。苏颂一生从政五十多年,政绩显赫。朱熹评价他"道德博闻,号称贤相,立朝一节,终始不亏"。①然不止于政治、道德之声望,苏颂更以其博学洽闻  相似文献   
810.
抱朴是道教重要的教义思想之一,体现务道者的修行宗趣与理想人生境界。它引导人们弃除浮华,弃除物累,回归自我,保持质朴无华的本真,以获得一种朴素的生活、真诚的人生,最终达到返朴归真的合道理想,与当今社会一些人推崇的富贵金玉、功名利禄、势力威权恰恰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看似与现实追求不相一致的人生态度,却正是对人生真实意义的最美好追求!两千年来历代奉道之士对抱朴教义的感悟和实践,使之成为了道教修持修行的根本归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