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平民儒学与乡村建设——以明代泰州学派为中心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泰州学派的思想转向和平民家族建设、平民讲会等社会活动来看,泰州学派不只是一个有别于阳明学派的平民儒家学派,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重视实践的乡村建设派。泰州学派构成了宋代以来儒学平民化的重要环节,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实践品格,对20世纪30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曾有过重要的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冯玉祥(1882—1948)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将军。在旧社会的官场中,冯玉祥历来被当作“怪杰”来看待,他与那些“上层人物”格格不入,虽官居上将,但他却始终过着平民生活。他以自己的独特思想、性格和行为,在历史上留下了闪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3.
我校自平民教育家义学创校,红岩忠魂首执教鞭,留下了丰厚的“红色遗产”。近年来,学校将红色文化与书香校园建设紧密结合,红色精神、书香韵致在一处处校园和班级景观中彰显、在一场场活动中升华。“一班一品,班班争鸣”向纵深推进,对红色老校的现代转型做出了一定的探索。2014年6月,我校校TUB刊《悦读阅快乐》面世,手捧刊物的学生们很快发现,与以往的校刊《红韵书香》不同——新校刊囊括了各班自办的班刊,孩子们自己的手绘故事、小散文、读书心得被精选陈列,“瞧,我的作品上校刊了!”孩子们兴奋不己。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在关心个人正当利益,致力于发展经济奔小康的同时,更加期待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重视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正视和解决发展过程中道德缺失的问题。平民英雄是百姓公认的道德模范,本文结合温州实际,探讨了平民英雄群体生成的时代意义、内涵特征、价值功能以及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5.
回顾青年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在经由近代西方无政府主义思潮的理论启蒙和实践经验之后,他又匆匆与之实现了"告别",并转而走向马克思主义.尽管无政府主义与毛泽东的思想关联从表面上看是青涩而短暂的,但在毛泽东后来的思想意识中却留下了深刻的印痕.本文尝试对这一思想关联进行发生学意义上的考察.  相似文献   
16.
任春艳 《宗教学研究》2007,681(4):217-220
传教士来华后,女子教育就成了他们关注的焦点。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变迁与传教士密切相关。传教士对男女平等教育思想的宣传,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观念;传教士创办的教会女校,促进了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产生;传教士传入的女子教育模式,为中国女子教育做了示范;传教士还为近代中国女子教育培养了大量的教职人员。  相似文献   
17.
一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关于义利问题多有论述且影响深远。孔子说 :“礼以行义 ,义以生利 ,利以平民 ,政之大节也。” (《左传·成公二年》)因此 ,孔子主张见到利的时候 ,首先要想一想是否合乎义 ,要做到“见利思义” ,如果符合义 ,那就可以获取 ,“义然后取” (《论语·宪问》)。如果不合义 ,即使能使人富贵的大利 ,也不应要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当然 ,人不能不要利 ,但手段要合于义。他说 :“富与贵 ,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贫与贱 ,是人之所恶也…  相似文献   
18.
任剑涛 《学海》2015,(2):29-46
中国的现代建国,从民族国家建构始,以政党国家成型终。政党国家并没有完全背离共和精神。只不过它是一种类似贵族共和的政体形式。从现代共和的基本精神来看,中国面临着一个从政党国家向民族国家的转型,从贵族共和向平民共和的跃迁。只有完成了这样的转变,中国的现代建国任务才真正宣告完成,中国也才有望成为规范意义上的共和国。  相似文献   
19.
在阶级森严的江户时代,大部分平民在寺子屋接受教育。幕府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将封建的纲常礼教纳入寺子屋的德育教育之中,具有容伦理于政治一体的倾向。德育教育是寺子屋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女子教育也日渐兴起和发展,女子道德教育内容主要以"妇德"为主,大力提倡"敬、顺"。寺子屋师匠寓伦理道德于知识教学之中,将道德观念、品质、习惯的培养与知识传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江鸟 《天风》2010,(12):62-65
<正>今年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晏阳初先生(1890-1990)诞辰120周年,开始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工作90周年,同时也是他逝世20周年,作为教育界的一代伟人,他立志一生不做官,不发财,将终身献给劳苦大众。这是一个怎样的人?能有如此的力量在推动着他一生只为一件事奋斗,那就是立志乡村建设,推广平民教育。如今,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