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采用多维面孔任务(face dimensions task)探讨了信息类型和位置对7~17岁儿童面孔加工的作用。该任务通过改变面孔的类型信息(特征和结构)和位置信息(眼部和嘴部),要求儿童对同时呈现的面孔图片进行“相同”或“不同”的判断。研究发现,儿童面孔加工水平随年龄提高,13~14岁表现最好;对面孔特征的加工好于结构加工,而眼部和嘴部的加工差异从11~12岁开始出现;类型信息和位置信息共同作用于面孔加工,表现为儿童在嘴部的特征和结构加工上未出现显著差异,但眼部的特征加工显著好于眼部的结构加工。  相似文献   
62.
以往关于面孔吸引力判断的研究多关注视觉信息,忽视了非视觉信息在其中的作用,而现有研究已证实面孔吸引力判断中存在不同感官信息的相互作用,是跨通道整合的。为此,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综合面孔空间模型和贝叶斯因果推理模型,推测在面孔吸引力判断的跨通道整合过程中,当个体根据感官刺激和已有的标准面孔推断不同感官信息是来自同一张目标面孔时,便自然将各种感官信息在大脑中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目标面孔,进行吸引力的判断。未来可将面孔嵌入更广泛的环境中,考察多种感官信息的跨通道整合,并进一步探究跨通道整合的边界条件,以及社会互动中的跨通道整合,以构建更系统的面孔吸引力跨通道整合模型。  相似文献   
63.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方法,以面孔、汽车、鸟和椅子为刺激,在汽车搜索作业及分类判断作业两种条件下考察了N170面孔特异性效应。结果发现,面孔在两种条件下均引起明显不同于其余三类物体的N170。实验任务对汽车刺激有明显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在搜索作业下,汽车N170有接近面孔N170的趋势,其波幅显著大于鸟、椅子N170的波幅;在分类作业中,则没有这种显著的差异。从而为证明存在面孔识别的特异性神经机制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64.
戴琴  冯正直 《应用心理学》2007,13(4):354-359
目的:为探讨不同抑郁状态个体对情绪面孔的效价评价情况。方法:以BDI、SDS、CCMD-3和汉密顿抑郁量表为工具筛选出42名正常对照组、54名抑郁情绪组、17名抑郁康复组和24名抑郁患者组成员,所有被试完成情绪面孔的效价评价任务。结果:发现抑郁患者组和抑郁情绪组对高兴面孔的评价分数显著低于其他两组(F=7.427,p=0.000);抑郁患者组和抑郁康复组对悲伤面孔的评价分数显著低于其他两组(F=4.956,p=0.003);抑郁患者组和抑郁康复组在情绪评价任务中对高兴和中性面孔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其他两组(F=13.735,p=0.000;F=18.008,p=0.000),对悲伤面孔的反应时与其他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抑郁患者组对中性面孔的反应时显著长于悲伤面孔(F=4.240,p=0.018)。结论:抑郁个体对正性刺激存在感知缺陷,对负性刺激存在夸大加工倾向和加工易化效应,其中前者是抑郁的状态特征,后两者是抑郁的特质特征。  相似文献   
65.
廖曰文 《现代哲学》2001,46(3):48-51
(一) 感谢上苍创造了如此众多的生命,使人类在这颗孤寂的星球上不致于寂寞。可是人类这些世世代代的陪伴者目前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在灭绝。1600年至1900年,平均每10年就有一个物种灭绝;本世纪以来,灭种速率急剧加快,平均每天有一个物种灭绝。据著名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1989年估计,现在每年有5万个物种灭绝,平均每  相似文献   
66.
两个实验考察催产素对社会善念的作用以及面孔吸引力对二者关系的影响。实验1采用双盲实验,使用安慰剂作对照,发现催产素可以促进社会善念,不受面孔性别的影响。实验2依然采用双盲实验,进一步考察面孔吸引力与面孔性别对催产素与社会善念关系的作用,发现催产素对社会善念的作用不受面孔吸引力的影响;女性面孔(与男性面孔相比)吸引力对男性的社会善念影响更大。研究表明,催产素可以稳定地提高社会善念水平。  相似文献   
67.
在面孔识别研究领域中,大量研究探讨人类对这一类刺激的加工是否具有与其他刺激不同的认知神经机制,即面孔的加工具有领域特异性还是过程特异性?由于各类研究使用的方法各不相同,导致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尚缺乏一致性。本研究假设,如果面孔刺激具有特异性,无论在何种任务被试采用何种加工方式下,人类面孔N170反应在统计值上均显著高于其他类别的N170反应;相反,面孔与其他刺激在N170上则没有统计上的差异。研究将人类面孔、动物面孔、水果/蔬菜、房屋4类刺激呈现在不同任务设置下,测量人类面孔在不同任务中与各类刺激间的早期反应差异。当前研究结果发现,人类面孔在不同任务中始终保持着比其他刺激更为显著的ERPs(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反应优势,表现在额中部的早期正成分VPP和右侧颞枕部负成分N170对人类面孔反应幅度显著高于其他三类刺激的。人类面孔与其他刺激的ERP间差异反应模式在不同任务下相对稳定,并末发现动物面孔有类似效应。研究结果支持人类面孔加工的领域特异性说法。  相似文献   
68.
识脸错觉是在人际间同步多感觉刺激下将他人面孔感知为自我面孔的一种主观体验。继Tsakiris报告了识脸错觉现象之后,研究者通过选取不同的刺激呈现方式、不同的被试,重点对被试的主观体验、行为反应两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并得到了大量新的研究成果;发现年龄、性别及内部敏感性是影响识脸错觉强度的重要因素,右侧颞顶联合区、顶内沟和枕下回的神经活动与被试主观报告的错觉体验强度相关。未来识脸错觉研究应侧重于研究策略的多样化并为生物特征识别中新模态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持。此外,同步多感觉刺激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将会对自我新面孔认同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
近年来,面孔研究已渗透进领导力研究领域,并掀起了一股领导者面孔特征的研究热潮。目前,可操作化的领导者面孔特征主要包括:面孔年龄、面孔宽高比和面孔特质,这些面孔特征不仅会影响下属的态度和行为,还能提供客观的组织绩效信息。认知心理学的内隐领导理论、原型匹配理论和进化心理学的优良基因理论、本能释放理论是上述机制的重要依据。未来研究可探讨华人领导者的娃娃脸效应及权变因素。  相似文献   
70.
面孔吸引力是对个体容貌的审美评价。根据进化心理学的观点,面孔吸引力是配偶价值的线索。这一假设是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面孔吸引力研究的前提所在。本文就涉及这一核心假设的研究进行梳理,重点关注影响面孔吸引力的形态特征与配偶价值的关系。这些形态特征包括面孔的性别二态性特征,面孔的波动性不对称特征以及面孔的肥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