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本研究通过评价不同性别二态线索和吸引力的面孔图片来考察儒家文化下人们心中帝王面孔形象。采用FaceGen Modeller 3.1操作面孔性别二态线索,并通过PhotoShop CS5合成面孔材料。研究发现:被试认为女性化的男性面孔比男性化的男性面孔更具"帝王相";低吸引力的女性化男性面孔比高吸引力的女性化男性面孔更具"帝王相";不同性别被试之间的评价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显示,在儒家文化影响下,人们偏好具有女性化面孔特点的帝王。  相似文献   
182.
王秀娟  王娜  韩尚锋  刘燊  张林 《心理学报》2018,50(11):1292-1302
分别从特质依恋和状态依恋角度考察施助者的依恋安全在求助者面孔可信度与助人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求助者面孔可信度影响助人行为, 面孔可信度高的求助者得到的助人行为显著多于面孔可信度低的求助者; (2)施助者的依恋安全调节求助者面孔可信度与助人行为之间的关系, 安全依恋能有效缓冲低面孔可信度带来助人行为下降的趋势。本研究结果表明依恋安全有助于提升社会安全感和促进亲社会行为, 因此应注重依恋安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3.
面孔偏好和吸引力偏好是新生儿(0~1个月)面孔识别中两种重要的偏好现象。面孔偏好(face preference)是指呈现面孔和非面孔刺激时个体偏好面孔的现象;吸引力偏好(attractiveness preference)是指呈现面孔刺激时个体偏好有吸引力面孔的现象。文章从行为研究和原因探析两个方面对新生儿面孔偏好和吸引力偏好的研究概况进行了介绍,认为主体、客体、环境三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新生儿的面孔识别行为,指出未来的研究还应在实验对象、实验材料等方面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184.
儿童语言样本的分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盖笑松  杨薇  邰宇 《心理科学进展》2009,17(6):1242-1249
语言样本分析是评定儿童表达性语言能力发展的一个有效的广泛应用的方法,文章介绍了国外关于语言样本分析技术的发展情况,包括语言样本分析的程序、流行程度、语言样本的诱发方式,及其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的分析指标;总结了国内在儿童语言样本分析领域的三方面的探索研究;未来的国内研究可以在宏观结构分析方面借鉴国外的经验,但在微观结构分析方面还需要基于汉语自身的特点,开发出适于中国儿童的语言样本分析指标。  相似文献   
185.
面孔刺激的加工存在特异性,但"特异性"的具体内涵仍存在争议.面孔特异性假说认为面孔刺激具有特异性;而专家假说则认为存在特异性的是整体加工的模式.通过对相关领域近年来主要的研究结果的总结,发现争论中混淆了两个概念--加工类型和刺激类型,二者正交分解可将争论归纳为三个假设:1)面孔整体加工特异性的假设;2)面孔刺激特异性的假设;3)专家加工特异性的假设.在未来的研究中,行为遗传学可为解决该争论提供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6.
采用面孔识别研究范式和事件相关电位方法,研究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三个年龄段被试情绪面孔加工特征。研究发现,在刺激呈现后的550~800ms,三个年龄段被试均产生悲伤效应,悲伤面孔引发的LPC波幅大于愉快面孔引发的LPC波幅,三个年龄段的悲伤效应脑区分布大致相同,表明三个年龄段情绪面孔加工有着类似的神经机制。进一步比较三个年龄段悲伤面孔引发的ERPs发现,在刺激呈现后的200~550ms,悲伤面孔的加工产生年龄效应。年龄段越低的被试N2波幅越大,年龄段越高的被试P3波幅越大。这一结果提示,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大脑高级功能的发育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87.
王乾东  胡超  傅根跃 《心理学报》2013,45(2):169-178
本研究探究国内生活的幼儿在加工面孔时视觉策略上的异族效应。研究选取了在中国本地生活并且没有与异族个体有过直接接触的幼儿和成人, 完成一个学习和再认本族和异族(高加索白人)面孔的实验, 同时眼动仪记录了他们看面孔时的眼动数据。结果发现:国内生活的幼儿和成人在加工面孔时存在视觉策略上的异族效应, 即幼儿和成人均更多地看本族面孔的鼻子和嘴巴区域而更多看异族面孔的眼睛区域。此外, 相对于成人, 幼儿在加工面孔时, 更倾向于看面孔的眼睛部分, 进行局部加工。本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专家—— 新手理论, 对本族面孔更多的视觉经验将我们塑造成自身物种或种族的面孔加工专家, 从而对本族面孔更多地采取以鼻子为中心的整体化视觉加工策略。  相似文献   
188.
面部表情识别与面孔身份识别的独立加工与交互作用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面孔识别功能模型认为,面部表情识别与面孔身份识别是两条独立的并行路径。以往诸多研究者都认可并遵循二者分离的原则。但近期研究表明,面部表情识别与面孔身份识别存在交互作用。首先总结和分析已有的面部表情识别的研究成果,评述神经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的论争,然后介绍人脸知觉的分布式神经机制以及相关的实验证据,最后提出面部表情识别与面孔身份识别的多级整合模型,并展望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89.
成人的大脑左侧VWFA对正字法信息更敏感,而右侧FFA优先处理面孔信息。然而,这种偏侧化互补模式的发展机制还亟待阐明。神经元再利用假设认为,在文字阅读学习过程中,文字识别会与面孔表征在左侧FG竞争神经加工资源,导致文字识别出现VWFA的左侧化,并推动了面孔识别FFA的右侧化。分布式半球组织的观点提出了神经计算加工三原则,试图系统阐释文字与面孔偏侧化竞争性发展的多层次双向动态加工机制。近期,FG的结构分区与功能特征研究取得了一些新成果,并据此构建了一个文字与面孔识别的多维度计算加工模型。因此,有必要基于神经元再利用假设和分布式半球组织的观点,并结合FG的结构与功能特征和近期研究证据,以系统探讨文字与面孔识别的半球偏侧化互补模式竞争性发展的认知神经加工机制。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究文字与面孔竞争加工的皮层空间位置和功能神经组织学基础、汉字与面孔竞争的加工机制、面孔识别的右侧化发展机制以及数字和音符阅读学习导致大脑可塑性改变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0.
采用视觉追踪技术,探讨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儿童面孔加工的同龄偏向效应。实验1选取19名ASD儿童和23名生理年龄匹配的普通儿童(typically developing, TD)为被试,通过自由观看同龄和异龄中性面孔,探讨ASD儿童是否存在面孔加工的同龄偏向效应;实验2选取22名ASD儿童和生理年龄匹配的25名TD儿童,通过自由观看快乐、愤怒和恐惧面孔,探讨情绪对ASD儿童面孔加工同龄偏向的影响。结果发现,(1)ASD儿童对同龄中性面孔的注视时间显著大于异龄中性面孔;(2)ASD儿童在愤怒和恐惧情绪下对同龄面孔的注视时间显著大于异龄面孔,而在快乐情绪下同龄和异龄的注视时间则无显著差异。这表明ASD儿童对面孔的注视加工存在同龄偏向效应,且受情绪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