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71.
采用教养方式问卷、亲子冲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2041名青少年进行调查,以考察父母过度教养、亲子冲突和青少年抑郁的关系及发展性差异。结果发现:(1)总体上,父子冲突中介了父亲过度教养和青少年抑郁的关系,母子冲突中介了母亲过度教养和青少年抑郁的关系;(2)在发展阶段上,母亲过度教养的中介模型在青少年早中晚期均成立。父亲过度教养的中介模型仅在早期成立;中期父亲过度教养总效应不显著;晚期父亲过度教养仅具有直接效应。  相似文献   
472.
跨期选择需要决策者在眼前与未来的损益之间做出权衡与取舍。主流跨期选择理论认为, 跨期选择是把未来价值折扣到现在, 根据折扣后的价值进行选择的过程; 而单维占优模型则认为决策者把“结果”维度上的差异和“延迟”维度上的差异进行比较(维度间差异比较), 然后根据差异更大的维度(即占优势的维度)进行决策。跨期选择众理论之争无果的原因之一或是研究者未能找到揭示其心理过程的令人信服的证据。为此, 本研究采用过程检验而非结果拟合的方法, 首创了“直观模拟天平”任务, 对维度间差异比较的大小进行测量, 从而为验证单维占优模型提供了支持性的证据。实验1A证明了维度间差异大小中介了选择结果, 被试认为“结果”维度上的差异相对于“延迟”维度上的差异越大, 越倾向于选择延迟长、结果大的选项; 反之, 被试认为“延迟”维度上的差异相对于“结果”维度上的差异越大, 越倾向于选择延迟短、结果小的选项。实验1B证明了维度间差异比较是在选择时实时(而不是在选择后)进行的。实验1C通过调整实验程序消减了共同方法偏差对结果的影响。实验2进一步证明维度间差异比较可以解释众多的跨期选择异象。通过4个实验, 本研究揭示了维度间差异比较构成了跨期选择的重要(尽管可能不是唯一)决策过程, 为支持单维占优模型提供了重要的过程验证证据。  相似文献   
473.
本研究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识字量测验为工具,综合运用探索性结构方程建模(ESEM)以及非参数项目反应理论中的摩根量表(Mokken量表)和DETECT分析方法,探讨了识字能力的维度。探索性结构方程建模结果显示,识字的单维性模型优于多维模型,多维的结果更多的体现出一个难度维度的特征,即字频的作用。Mokken量表分析结果显示,1~2年级和3~9年级测验更倾向于单维量表的特征。DETECT分析结果显示,两个测验的D值趋近于零,表明识字能力是单维能力。结合三种分析方法,识字能力具有单维性。  相似文献   
474.
本研究基于项目反应理论,提出了一种检验力高且犯Ⅰ类错误率小的检测DIF的新方法:LP法(Likelihood Procedure),且以2PLM下对题目进行DIF检验为例介绍此法。本文通过与MH方法、Lord卡方检验法和Raju面积测量法三种常用的检验DIF的方法比较研究LP法的有效性,同时探讨样本容量、测验长度、目标组和参照组能力分布的差异、DIF值大小等相关因素对LP法有效性可能产生的影响。通过模拟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LP法比MH法及Lord卡方法更灵敏且更稳健;(2) LP法比Raju面积测量法更合理;(3)LP法的检验力随着被试样本容量或DIF值的增大而增大;(4)当参照组与目标组的能力无差异时,LP法在各种条件下的检验力比参照组与目标组的能力有差异时的检验力高;(5)LP法对一致性DIF和非一致性DIF都有良好的检验力,且LP法对一致性DIF的检验力比对非一致性DIF的检验力高。LP法可以简便的扩展并运用到多维度、多级评分项目上。  相似文献   
475.
吕厚超  杨莲莲 《心理科学》2016,39(3):637-643
情节式未来思考是将自我投射到未来以预先经历某事件的能力。本文探讨情节式未来思考的年龄差异及其脑机制,重点阐述情节式未来思考的个体发生发展及其现象学特征的年龄差异,探究其年龄差异的脑机制主要涉及颞叶及楔前叶、海马以及额叶等脑区。未来研究应扩大正常人与特殊群体的年龄范围,关注情节式未来思考年龄差异的研究角度及纵向交叉方法,同时需结合内外部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这在认知老化中有重要的社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76.
陈孚  辛涛  刘彦楼  刘拓  田伟 《心理科学进展》2016,24(12):1946-1960
认知诊断模型界定了测验题目和所考察属性之间的关系, 通过被试的作答反应获取被试对属性或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认知诊断模型资料拟合检验可以从项目拟合、模型绝对拟合、模型相对拟合和个人拟合方等方面进行。通过对认知诊断拟合检验方法和统计量的详细介绍和评价, 可为认知诊断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未来研究可在更丰富的研究条件下对各统计量的性能进行评价和对比, 完善已有的拟合检验方法, 提出新的拟合统计量。  相似文献   
477.
中国学生的自我面孔识别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朱滢  戚健俐  张剑 《心理学报》2004,36(4):442-447
已有研究表明大脑右半球具有自我面孔再认的优势。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个观点,该研究使用面孔识别任务,以13名右利手的中国大学生为被试,测量被试对morphing面孔的左右手反应差异。给被试呈现第一张面孔向第二张面孔的morphing过程,当被试看到morphing的面孔更像第二张面孔时报告停止。研究有两个morphing过程:一个为由自我面孔向名人面孔morphing,另一个为好朋友面孔(熟悉的)向名人面孔morphing。结果表明当用左手反应时,被试倾向于把morphing的面孔识别为自己,研究中自我面孔再认的左手优势与已有的发现一致。另外,研究还发现在一定trials条件下,熟悉面孔再认也具有左手优势,这一结果与西方被试的结果不一致,但东西方被试对熟悉面孔再认的差异与独立型自我和互倚型自我的观点一致。该文认为神经心理学有关自我的研究可能需要考虑文化和情境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78.
聋童和正常儿童在内隐和外显记忆上的发展差异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周颖  孙里宁 《心理科学》2004,27(1):114-116
本研究采用自行编制计算机化的加工分离程序(PDP).旨在探讨聋童和正常儿童是否在内隐和外显记忆上存在不同的发展模式。结果显示:(1)人群和年龄对内隐记忆没有显著影响,而外显记忆存在显著的人群差异和年龄差异;(2)外显记忆的人群和年龄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聋童随年龄增长,其外显记忆存在显著的发展,而正常儿童的外显记忆有略微的下降。本研究结果支持意识和无意识的权衡理论.并为聋童教育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79.
青少年和母亲知觉的差异及其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从辽宁辽阳市选取605名小学五年级至初中二年级、高中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及其母亲为被试,探讨青少年与其母亲对父母冲突知觉的差异,以及这种知觉差异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要求青少年和其母亲分别报告父母过去一年中在10个方面的冲突频率,同时要求青少年报告自己在过去一年中20种问题行为的发生频率。研究发现:青少年对父母冲突的知觉明显比母亲消极,但是到了高中.两者知觉的差异不再明显;青少年与母亲在指向父母自身冲突方面的知觉差异大于指向孩子的父母冲突方面两者的知觉差异;青少年知觉到的父母冲突多于母亲知觉到的父母冲突的人数比例高于青少年知觉到的父母冲突少于母亲知觉到的父母冲突的人数比例;青少年与母亲对父母冲突知觉的差异会增加青少年出现问题行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80.
张志杰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4,27(2):315-317
以5s、13s和26s为目标时距,采用产生法和复制法,探讨了预期式条件下时距估计的年龄差异。结果表明在单任务作业中。年老被试和年轻被试两个年龄组之间估计时距的平均值没有显著差异,但年老被试比年轻被试的估计时距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单一的内部时钟频率变化的假设并不能对单任务条件下时距估计的年龄差异做出合理的解释。时距估计的年龄差异可能是内部时钟频率变化和认知过程变化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