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周易》研究史上有古史证经一派.四库馆臣以为起自宋代。其实晋代的干宝已经系统地以商末周初的史实释《易》。干宝以古史注《易》。其思想渊源和学术渊源因为马王堆帛书《要》的发现和释读而变得十分清晰。孔子开创了儒门易传统,干宝正是承习儒门易余绪,转而在易学研究史上开创了古史注《易》的全新一派。本文还就干宝的圣人古史观和周初兴盛论探讨了干宝的《周易》古史观。  相似文献   
162.
本文认为,王宗传的主要学术贡献在于开启了南宋以心解<易>的方向,他的这一解<易>思想体系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完成的:一方面,王宗传继承王弼的易学理路,发展了程氏易学随时从道的思想;另一方面,王宗传结合孟子的心性理论,将随时收归向内,以正心为追求,人心既正,发用于外,无不随时.王宗传强调随正,由此推动了义理易学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童溪易传>中"随时从道"到随吾心之"正"的转化,揭示其以心解<易>的理路.  相似文献   
163.
考察帛书《黄帝四经》和《易传·系辞》之间在思想上的内在联系,是先秦哲学研究中一个新的课题。《黄帝四经》产生于战国早期之末或中期之初,是现存最早的道家黄老作品,而《系辞》过去则一直被认为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但是,正如我在以前几篇文章中反复论证过的,《系辞》由于其与老庄道家的多方面联系,因而并不能被看作是儒家学派之作。通过本文的考察,我们会进一步了解《系辞》与道家黄老学派的联系,同时也使《系辞》道家说有了更充足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4.
从楚地出土的多种易类文献来看,《周易》一书在形成与起源之初表现出了种种样态。至少形成了三种使用周易的方式,即“只用易卦”的方式、“实用筮书”的方式以及“经典文本”的方式。在《周易》经典文本的定型过程中,《周易》文本早期形态在占筮内容、文献编撰、易类体例以及卜筮关系等诸多方面得以充分展开。  相似文献   
165.
本文以《国语.晋语四》"贞屯悔豫皆八"的释义为主要讨论对象,重新检讨了前人对此的种种解释,如认为此占所用的方法为传说中的《连山》与《归藏》,以"八"为本卦不变之爻的营数,以"八"为本之二卦阴爻的营数等。通过对大量新材料的考索,运用文字学研究的新成果,笔者得出结论:基于《左传》、《国语》中所用的《易》占皆不出《周易》系统,因而理解本则材料也应放在《周易》的占筮方法中考察;从之卦豫卦反观本卦屯卦,"贞屯悔豫皆八"其实是指本卦屯卦宜变之爻与不变之爻各三爻,"皆八"就是皆半。"八"与"半"通作,在后世几已绝迹,但在先秦文献和器铭中却并不鲜见。论文还附带讨论了《国语》"泰之八"与《左传》"艮之八(艮之随)",指出二者不宜与"贞屯悔豫皆八"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66.
本文以韩愈<进学解>里"<易>奇而法"这句断语为切入点,结合其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界定他所谓的<易>"奇"有什么具体含义,再看看他是如何取"法"于<易>的,从而深入探讨他对<周易>的独特解读与接受.  相似文献   
167.
《周易正义》中有一种被忽视的“无应之应”的易例,与“同位有应”不同,“无应之应”体现了玄学对易例的拓展,其理论内涵是以否定性的“无”为基础来建立普遍而本真的相应关系。郭象《庄子注》中大量出现的“无心”被孔疏继承下来,“无应之应”从心性论来讲即“无心感物”。孔疏将郭象“所以迹/无心-迹”这一理解圣人的框架改造为“无心有迹”“心迹俱无”两种形态,“迹”被肯定为积极的“功业”,是“无心之体”的经纶之“用”,这种思想克服了郭象圣人形象的困境,在玄学的基盘上开启了唐宋时期重建政教秩序的历史方向。  相似文献   
168.
学界多把刘歆和刘向的易学放在一起研究,这样很难揭示二人的易学特色和贡献。与刘向相比,刘歆对易学有系统的构建,这主要表现在“《易》为之原”和“天人之道”方面。在“《易》为之原”思想的指导下,刘歆对“五经”的顺序作了调整,把《周易》置于首位。刘歆提出“《易》为之原”的思想,与其认为《周易》是一部关于“天人之道”的著作有关。在“天人之道”思想的指导下,刘歆创作了“三统历”,其目的是以天统指导人统。刘歆创建的以“三统历”为核心的系统,不仅体现了其律历学思想,而且反映了其对宇宙万物、社会历史的形而上学思考。  相似文献   
169.
170.
微语 《天风》1995,(5):16-17
常闻教会一些老同工负责人怨言“手下无人”。乍一听,感到如此高龄还忠心奔波实在不容易,但又一想,敬佩之余不免也要问一声:真的都没有人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