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0篇
  14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合理个人主义既不合理,也不现实,它存在着逻辑矛盾。合理个人主义不是商品经济的反映,而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必然。传统意义的市民社会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世俗社会,它是政治社会的经济基础。我国当今不存在合理个人主义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72.
众所周知,按照《巴黎手稿》中的说法,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性(参见马克思,第170页);而按照《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中的说法,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6页)。  相似文献   
73.
韩立新 《哲学动态》2012,(10):13-22
1714年,曼德维尔以未署名的方式发表了那本在当时引起广泛争议的著作《蜜蜂的寓言》,提出了一个近代社会特有的悖论:"私人恶德即公共利益"。《蜜蜂的寓言》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它发现了近代社会中存在的一个严峻的事实,即个体与整体之间的相反关系。一般说来,个体与整体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4.
众所周知,马克思将他最重要的著作命名为资本论,在他看来,资本是解开资本主义社会全部秘密的钥匙,只有揭示出资本的本质与运行规律才能真正理解并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在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历程中,他对资本概念的理解与认识是不断发展和深入的;他所探讨的资本不是  相似文献   
75.
一、财产权问题的政治之维财富和财产权问题一直是西方学界的热点,近年来国内学界也开始予以关注。这是一个重要学术动向,因为现代社会是经济型社会,财富的生产及其占有既是这个社会的实体,也是它的首要目标。这决定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从经济角度对现代社会的批判性理解,需要在政治上落实于财产权问  相似文献   
76.
觉光 《法音》2012,(5):53
(2012年4月25日)各位长官、各位嘉宾、各位法师、居士:佛光普照,香江生辉。今天是一个充满法喜和吉祥的日子,佛顶骨舍利出土以来,首次来港供奉,千载一时,一时千载,因缘殊胜,人天共庆。首先我代表全港佛教四众同寅,向各位长官、各位嘉宾、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佛顶真骨舍利,佛门瑰宝,举世无双。迎请国宝圣物来港,是香港佛教界的一大盛事,也是香港市民的  相似文献   
77.
上世纪20年代后期,“四大名旦”的局而形成:程砚秋唱腔如徇徇书生,戏迷多为知识界人;尚小云“铁嗓钢喉”,追看他戏的以北京南城商贾最盛;苟慧生台风烂漫,生活气息浓郁,市民阶层如醉如痴。唯有梅兰芳,成派早早,反倒少了流派痕迹,使各阶层观众无不喜欢,都能从他的表演中找到合自己口味的某一部分。  相似文献   
78.
打开广东省中山市民宗局的工作网站,在“宗教工作科”一栏里,赫然有着“与法制科合署”的说明。法制科的设立,是中山市民宗局的首创之举。而这项工作的成功完成,离不开市民宗局副局长沈小龙的积极争取和推进。  相似文献   
79.
汪信砚  翁路 《哲学动态》2023,(5):25-37+127
在马克思法哲学批判时期的著作中,“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是表征现代社会的两个概念。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关于现代社会以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立为特征的思想,从两个方面对现代社会展开了批判性分析。一方面,政治解放使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互分立,使现代人分裂为双重身份并处于双重组织之中,而政治国家也随之陷入双重悖论;另一方面,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也具有一致性,即政治国家沦为维护市民社会的私利的附属物,其结果是市民社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逐渐宗教化。马克思扬弃了黑格尔突破现代社会困境的“和解方案”并初步建构了其未来社会理论。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提出“真正的民主制”,但在《论犹太人问题》中以“社会力量”替代它。就超越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立以实现人的类本质而言,“社会力量”与“真正的民主制”具有共同的理论主题,两者的差异在于,后者的核心要义为市民社会通过不受限制的普选制“变体”为政治社会,而前者则强调无产阶级通过变革市民社会、消除私有财产的方式走向人类社会。青年马克思的现代社会批判在其思想发展中产生了重大的理论效应:一是使马克思切入近代政治哲学的问题域,开创了新的政治哲学传统;二是促使马克思...  相似文献   
80.
市民社会概念的三重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市民社会概念的内涵进行了具体和深入的分析。文章认为 ,在西方文化语境下 ,“市民社会”概念具有三种不同的意蕴 :描述性意蕴、分析性意蕴、价值性意蕴。它们之间的差异导致了市民社会概念的多义性 ,它们之间的同一又使这些不同的意蕴能够统一在“市民社会”这个概念之下。今天我们对市民社会概念的使用 ,不应偏离它在本土文化下所形成的基本内涵 ;而对市民社会概念基本内涵的确认 ,则必须是在对其不同意蕴具体分析基础上的理论抽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