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经济自由是经济伦理的重要范畴。在科学、理性的自由观视阈下,经济自由应该是人的理智与深层心理相统一的真正的经济意志自由,是在经济行为主体各自认同公共自由并坚守规律、规章、法律基础上的真正的经营自由,是张扬个人独特性与经济合作中实现双赢或多赢的真正的经济竞争的自由。  相似文献   
992.
如今通行的伦理学书籍中,关于道德含义的理解占统治地位的是这样一种观点:道德是调整人们行为的各种规范的总和.这种观念在价值多元化、个性多样化发展的今天存在着某种片面性.随着现代性的深入发展,个性意识逐渐凸显,人们已经不愿意像过去那样被动地去接受各种伦理规范,因而道德的个体特征在当今应该得以显现,道德应该被理解为个体与伦理规则的实践关系.  相似文献   
993.
社会法是产生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介于公法与私法之间的法域系统.在近代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为了缓解社会矛盾,追求公平正义,从道德角度思考法律建设,关注弱势群体,是催生社会法的重要力量.由于各国具体经济状况、文化背景、政治生态不同,欧美各国社会法的设立尽管存在着差异,但其在稳定社会生活、公平社会分配、兼顾弱势群体利益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推动中国社会法建设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94.
在价值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当代,面对经济社会生活中不断出现的道德冲突,加强价值排序与伦理风险问题研究就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浙江大学张彦博士所著《价值排序与伦理风险》(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版)的出版正切合了这一现实需要.该著以伦理风险为研究价值排序和道德选择的基本进路,突破原有对该主题缺乏有效研究路径的状况,构建了"伦理风险"研究的基本体系,从多重维度讨论了道德主体在进行价值排序和伦理决策时可能面临的道德境遇,并对如何走出生活中的道德困境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95.
以康德道德哲学为着眼点,我们可以把儒家伦理划分为两个组成部分,即作为调节性原理的儒家伦理与作为构成性原理的儒家伦理.前者建基在人性的基础上,体现为人之为人的本真存在,是一种自我教育,即儒家所说的成德之教.后者建基在人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体现为包括家庭、国家在内的一种社会秩序的安排.两种原理相互依存,其间存在一种内在的张力.通过这种分疏,可有效地回应关于儒家伦理的普适性与特殊性的争论.  相似文献   
996.
价值导向、行为规范、社会调适、和谐互动构成角色伦理的调控功能体系.其中,价值导向功能具有全局性和方向性地位,是角色伦理调控角色实践的“指向标”;行为规范功能具有基础性地位,是角色伦理调控角色实践的“奠基石”;社会调适功能具有求适性和救济性价值,是角色伦理调控角色实践的“调节器”;和谐互动功能具有深度整合效应,是角色伦理调控角色实践的“减震阀”.角色伦理调控功能体系不断引导、规范和检验社会角色的实践活动,在角色社会中发挥出极其重要的调控效应.  相似文献   
997.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生态伦理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在现代主义伦理观所倡导的理性与伦理的异位和由此导致的种种危机的基础上,克服了后现代主义对“伦理”的单向度拒斥,认为必须以生态伦理转向实现对以往伦理观的批判和超越,在此基础上,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以转变现代主义思维为基本立场,以克服后现代主义的价值虚无为价值旨趣,进行了一场捍卫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保卫战”——实现了生态伦理转向.  相似文献   
998.
从伦理的角度看,道德焦虑体现了人类对“善”的渴望和追求,是人类对自身所处的道德困境进行反思时做出的心理反应,在维持伦理秩序和人性提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焦虑毕竟是一种精神困扰,它在当今时代的凸显,意味着我们陷入了现代性道德困境中.从道德焦虑的伦理本性及其产生的现代性根源来看,要有效化解道德焦虑引发的精神困扰,把道德焦虑转化为走出现代性道德困境的精神动力,我们必须做出一系列伦理上的努力和尝试.  相似文献   
999.
国家富强是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哲学的首要目标.它可分为两大要素,即国家物质力量和民族凝聚力.在现代社会体制中,这两大要素的实现各自需要不同的伦理精神:物质力量的实现所要求的主要是自利、自由和竞争意识,而民族凝聚力的实现所要求的主要是共同体意识和平等观念.这些伦理精神之间存在的一定程度的矛盾性就构成了国家富强的内在伦理冲突.这一冲突的调节原则,可以有不同的构想.对于这些问题的论述,严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范例.  相似文献   
1000.
生命伦理学是上个世纪中叶兴起的一门应用伦理学学科,主要研究现代医学及生物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一系列伦理问题.由于其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学科建构方式,使得生命伦理学具有多重的思想渊源,主要包括:基督教伦理神学、医学科学哲学、西方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和西方道德哲学等.上述理论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繁复的思想网络,既相互联系又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共同为生命伦理学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今天,生命伦理学的基础理论还处在不断丰富和演变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